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亦庄发出“邀请函”,新引入重大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李木易 编辑 白爽
2023-09-03 20:38
当天活动中,12家外资企业与北京亦庄签下投资项目,6家国际平台决定与北京亦庄携手发展。

“选择亦庄、投资亦庄,愿北京亦庄成为高精尖创新创业的国际首选地。”9月3日,在2023投资亦庄高质量发展主题推介暨北京亦庄全球合作伙伴发布仪式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强为北京亦庄荣誉合作伙伴颁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代表北京亦庄向世界发出“邀请函”,欢迎全球企业到亦庄投资、兴业。

 

当天活动中,12家外资企业与北京亦庄签下投资项目,6家国际平台决定与北京亦庄携手发展。


9月3日,2023投资亦庄高质量发展主题推介暨北京亦庄全球合作伙伴发布仪式举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加大对跨国公司总部项目招引力度

 

“我的出生地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是一个非常适合工作、生活的地方。”在当天推介会的圆桌论坛上,“亦庄土著”虚拟数字人忆琪就向众人介绍了“她”眼中的亦庄。忆琪的诞生正是北京经开区产业发展的成果体现。

 

为了助力企业发展,北京经开区已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最高5000万元支持的科创二十条、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最高1200万的上市奖励政策等。

 

当天的发布中,北京经开区“两区”办相关负责人对新出台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支持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该负责人介绍,将加大对跨国公司总部项目的招引力度,以开办行为、外资贡献为激励点,对经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类项目给予奖励支持,其中在北京亦庄落地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类项目,最高奖励可达1亿元。

 

政策还提出,通过落地奖励和规模奖励,鼓励外商投资重点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支持外资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外资企业提级扩容发展,对外国投资者以追加投资或以企业利润、资本公积金等转增注册资本投资项目的,按照当年实缴合同外资总额的1.5%予以再投资奖励,支持外资企业长效发展。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资政策”将着力提升产业园区的国际化承载能力,对经认定的国际化产业园区,给予审批便利化、国际化改造等“一揽子”支持。

 

多家外企现场签约

 

“从生产到生活,从政务到事务,打造极简办事场景。”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通过“政务跑”代替“企业跑”,让外资企业办事“不出区”。经开区打造了外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落地以“外资一件事”为核心的“一门进驻”“一厅办理”服务便利化场景。探索在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免退税等事项开展DIY一次办集成服务。同时,梳理港澳台侨身份认定、子女教育、回国定居等审批业务,实现“一张清单、一次办理”。

 

北京经开区还推出“24小时在线”机制,开通外资企业和外国人全天候多语种服务热线,实现有呼必应。同时,建立健全“7×24小时”快速服务通道,做好对重点项目落户、建设、运营全过程的领办代办招商服务。

 

当天活动中,12家外资企业与北京亦庄签下投资项目,6家国际平台决定与北京亦庄携手发展。其中包括维萨拉工业传感器将在北京亦庄推进中国总部项目,考虑投资1000万人民币研究适合国内需要的气象测量装置和工业测量设备;SMC计划投资6亿人民币,在现有土地上新建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研发测试中心;新加坡DEPA国际中心则计划在北京亦庄设立新加坡DEPA国际中心办事处,支持DEPA发展全球数字经济等。

 

■探馆

无人车、多功能综合杆等亮相展台

 

在今年服贸会上,北京经开区企业展出的高科技吸引了不少观众。在亦庄控股展台,e鹿无人雪糕车吸引了众人目光,观众只需手机扫码就能自助购买雪糕。如今在北京经开区,有越来越多的无人车上路行驶,它们不仅能销售雪糕、早餐等食品,还能走街串巷配送快件。


无人雪糕车前人头攒动,观众只需手机扫码就能自助购买。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保障无人车上路的“最强大脑”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时交通流量多源数据采集和智能平台搭建的大数据闭环,多功能综合杆便是“最强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北京亦庄的街头巷尾看不到错乱纷杂的电线和标志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统一“着装”、身兼数职的“多面手”——多功能综合杆。在亦庄控股展台,记者就看到这种“最强”综合杆。综合杆上配载了多种像摄像头一样的设备,它们能够迅速“看”到或“感受”到路面的情况。


小朋友在观看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在亦庄一家医疗企业的展台,观众们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着一张病理切片的数字版。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病理切片转换为数字切片后,通过国家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平台可以瞬间精准传送至3个国家区域会诊中心、100多个省市级会诊中心。会诊中心100多位国际级专家可随时提供远程诊断服务,为病人解决紧急或疑难诊断问题。这一诊疗新方式正在为全球2500多家医院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朝阳区将安排超10亿元资金助力企业发展
北京
社会资本进博物馆、12商圈启动改造,北京发布157项重点任务
北京
人工智能群星闪耀时——探访北京“人工智能第一城”
北京
北京市一季度市区重大项目已开工110项
北京
京津冀协同发展、服贸会、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政府工作报告点到首都北京这些大事儿
新京号
“好房子”基因+内城更新红利,金茂璞逸丰宜重塑东铁营片区价值
房产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十家企业集中入驻石景山,涵盖人工智能、科幻等重点领域
北京
整版聚集!芜湖聚力打造“六个之城”
新京号
《北京日报》聚焦:政企同心 双向奔赴 推进石景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而行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