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村民直播间的“博士玉米”
新京报 记者 薛珺 曹晶瑞 编辑 刘晶 张树婧
2023-08-28 07:23

时值8月,平谷镇北台头村的“博士农场”里已经“一地金黄”。


8月16日,平谷区平谷镇北台头鲜食玉米博士农场,村民们正在晾晒玉米,准备进一步深加工。


52岁的王翠云站在满地玉米前,对着手机镜头露出她的标志性笑容:“又见面了家人们!”


王翠云没想到自己年过五十了,还能当上主播,“我跟他们定位不一样,我是大婶主播。”她卖的玉米也跟别的玉米不一样,是“博士玉米”。


8月16日,52岁的王翠云正在直播。她每天直播两小时,直播间最多的时候有上千人观看。


2022年4月,平谷区正式启动创建“博士农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王荣焕博士带领科技团队来到北台头村,将村里闲置的200亩地重新规划,种下了新品种“农科糯336”玉米。


8月16日,村民们在地里摘玉米。


第一次尝到这种玉米,村民们感叹:“太好吃了,像水果一样甜!”


为什么选择来到平谷种地?王荣焕直言,看中的就是平谷对农业的重视和创建“博士农场”的利好政策。她是北台头村玉米的“头号粉丝”,每轮播种、收获,她都要来地里看看。玉米成熟了,王荣焕不止自己买,还逢人就推销,同事、朋友都被她变成了村里玉米的忠实顾客。


8月16日,村民们将刚摘下来的玉米清理、打包。


“博士和专家到了村子,大家突然就感觉村里有盼头了。”北台头村村书记王艳金说。“人家博士、专家都这么帮村里费心思,咱们村自己也不能闲着。”开网店、直播带货、品牌设计、朋友圈营销,村民们原来都没接触过的领域,现在也都能搞得有声有色。


8月16日,不少顾客在电商平台留言给玉米好评。


王翠云当过老师,开过小卖部,她对着镜头不怯场,上来就敢说、能说,第一场直播就有三百多人观看,算是“开门红”。如今,她有了更高的追求,琢磨着如何升级玉米包装,怎么把这么好吃的“博士玉米”卖到更远的地方去,“我是真心想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尝到。”


摄影 新京报记者 薛珺

采写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刘晶 张树婧 张湘涓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薛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视觉周刊丨博士农场

相关推荐
讲述“饭碗里的中国历史”,史军走进北京化工大学分享阅读与科普
教育
滕家镇:奏响金秋“丰收曲”
新京号
北京市唯一千亩梯田景观200余亩农田已被认领
乡村
报刊时光机|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盛景里的时代礼赞
新京号
我区发布五项农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
新京号
独“鲅”一方!一大波花样吃法来啦!
新京号
“头雁”领阵兴乡村!小村庄蹚出共富新路
新京号
浙商银行创新形式普及金融知识,守护百姓“钱袋子”有妙招
商讯
名家引领、青春共读,2025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收官
教育
【中央、省级媒体看阜南】人民日报关注我县农民工稳岗就业工作
新京号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送技下乡共建美好新农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