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国家版本馆入藏总量达2500万册丨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③
新京报 记者 田杰雄 王颖 编辑 唐峥
2023-08-25 00:08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也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

去年7月,随着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落成,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格局正式形成,这里是中国国家版本资源总库,也是中华文化的种子基因库。8月24日,记者从中国国家版本馆了解到,当前馆内入藏各类版本2500余万册/件,保藏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以及中华古籍、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数字版本等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这里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也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


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阁。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三座主体建筑 展览体系呈现“1+2+3”的格局

 

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依山而建。这座以中国传统建筑格局为依托,具有中国文化韵味和浓厚书卷气息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位于北京中轴线正北端,视线好的时候,站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核心建筑文瀚阁之上,可在这一方山水园林之间,远眺到三十余公里外北京中心区域的林立高楼。


中国国家版本馆核心建筑——文瀚阁。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进入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正门,拾级而上,可依次行至文兴楼、文华堂、文瀚阁,是馆内的三座主体建筑。文华堂前,一块篆刻着“赓续文脉”印章雕塑,由1.6米长的寿山石雕刻而成,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枚寿山石印章。


文华堂前,一块篆刻着“赓续文脉”印章雕塑,由1.6米长的寿山石雕刻而成。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中国国家版本馆讲解员付子翀介绍,目前馆内主体建筑内的展览体系呈现着“1+2+3”的格局,即1个主题展览、2个基本陈列、3个专题展览。

 

其中,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

 

基本陈列中,“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通过版本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则通过版本实物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

 

专题展览版本工艺展、中国邮票展和中国货币展,也分别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版本工艺、中国邮票和中国历代货币的发展变迁。


1号厅展出的古籍修复工具。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汇聚众多“镇馆之宝”、“传世孤本”

 

版本工艺展中,长度达4.32米,唐朝时期写本《文选集注》,经千年传承,品相依旧完好;不远处,出自于宁夏贺兰山西夏方塔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当前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

 

中国国家版本馆以“版本”为名,而纵览馆内的陈列与展览,现场除了各类文献古籍、雕版拓片,更不乏《山海经全图》、《西楼苏帖》等孤本,以及全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文华堂二层,“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通过13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青铜器“何尊”,来自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之中的“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青铜版方鼎,商代贵族版于商纣王二十二年制作,内有铭文37字,内容为商纣王祭祀其父帝乙之事。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另一边,来自秦始皇陵的跪射武士俑,被保存得极好,堪称兵马俑中的精品,这也是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透过封闭的玻璃,人们甚至还能看到武士俑铠甲上微微透露出的色彩。

 

同一层,还有1975年出土于西安的唐代文物鎏金铁芯铜龙,在鎏金的表面下,这条来自于唐朝的龙更加活泼灵动,也反映出唐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的发达。


殷墟出土的四方风甲骨。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何为版本?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国国家版本馆馆存入藏各类版本2500余万册/件,保藏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以及中华古籍、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数字版本等。


馆内集中展示《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付子翀介绍,除了馆内展览的文物,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馆藏区域还包括地下,以及特地规划建设了一个洞藏区域,名为“洞库”,用来保存古籍版本。而目前展出的版本文物,也仅为馆藏中的一小部分。

 

那么,何谓“版本”?如何定义“版本”?

 

在付子翀看来,新时代的版本当泛指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版本的载体非常多,如陶碗,织锦,甚至是树叶等等。”她特别提到版本工艺展中的第一件展品,那是从陕西西安出土的陶片,上面标画着如箭头一般的纹样,“这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藏品,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陶片,它也就不会在版本馆的收藏范围里,而当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印记,这片小小的陶片就有了更多意义。”


专题展览介绍版本工艺。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事实上,版本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版本的赓续传承形成了文明发展的脉络,每一件留存至今的版本都彰显着中华民族身后的文化软实力。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田杰雄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聚焦丨2023北京文化论坛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相关推荐
北京文化守护人|盖建中:申遗“应考”
北京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元宵节特刊 | 画吉祥,唱团圆
娱乐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时事
赓续中华文明 谱写当代华章
时事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纪实
时事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发布
第一看点
书店如人:被怀念的精神空间
文化
世界读书日丨身在北京的你,这些阅读活动不要错过
文化
扶持加码 实体书店转型综合阅读空间
综合
引入社会机构 “阅读空间”遍地开花
综合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地方有点偏远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