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一张照片就能“被法人”,政务App岂能轻易被破解|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迟道华
2023-08-21 21:33
政务App的人脸识别系统理应更加“聪明”。

▲“代实名”中介伪造上传身份证照片,并代当事人通过人脸识别认证进行公司注册。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只要一张身份证照片,就能让身份证持有人成为一家公司法人?


据新京报8月21日报道,一些不法人员通过破解政务App的人脸识别系统,可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公司,或对已成立公司的股东进行撤换。一些从未开办过公司的人,发现自己“被法人、被股东”了。


遭到他人冒用身份开办公司,由此产生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比如,如果这家公司存在债务问题,法人代表就可能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生活和出行处处受限;如果公司卷入非法活动,法人代表即便是被冒用身份的,恐怕也要做不少解释澄清。


报道显示,不法中介不仅可以利用他人信息注册公司,还能对公司进行注销、变更法人、股东等商事业务。公司股东可被“秘密”撤换,这也意味着,被替换的人可能为公司问题“背锅”,而真正应当承担责任的人得以和公司脱离关系,甚至逍遥法外。


所以,政务App人脸识别系统被破解,不仅会打乱政府职能部门正常履职,有损政府信誉,也可能会让每个普通人不期然遭遇“横祸”,长远而言,还会影响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步伐。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被政务App普遍使用,是数字政务简政放权的直观体现。使用过人脸识别系统的人都知道,大多数人脸识别系统不仅要求提供人脸的静态画面,还需要被识别者做各种动作,比如眨眼、点头、摇头等。


那么一张静态的身份证照片,是怎么通过政务App人脸识别的?


答案就在AI技术。报道中,一位从事“代实名”业务的中介介绍说,他们通过AI技术,提取静态图片中人物的脸部信息后,用电脑软件让人物完成眨眼、点头的动作,最终通过了某一款政务App的实名认证,整个过程只用了3分钟。


一位不愿具名的AI算法工程师也介绍,AI技术可以骗过具有活体检测性能的人脸识别App的验证。


原本一张静态的平面照片,经过AI技术加工,在人脸识别系统眼里就成了“活生生”的人。这通操作无疑让人“细思极恐”。


当前,很多企业办理注册登记等业务无需前往现场,通过网络就能实现远程办理,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其中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政务App关乎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涉及到大量公民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其在便利广大企业和个人的同时,不能降低安全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要求,增强移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对重要政务数据、敏感个人信息等的保护,确保政务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


一般来说,相比通过身份证照片生成的AI人脸,真实的人脸细节更加丰富、表情更加自然。政务App的人脸识别系统理应更加“聪明”,提高人脸识别的精准性,避免低水平技术漏洞。有关部门在设计采购政务App时,也要注意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统筹技术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报道显示,在遇到“被法人”之后,受害者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证实自己的“清白”,甚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无法确认真实情况。这也要求有关部门优化流程,主动启动纠错机制,及时为无辜受到牵连的受害者澄清正名,尽力挽回其遭受的损失。


技术具有两面性,它在便利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可能给侵犯他人权益创造条件。就数字政务建设而言,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随时消除新发现的漏洞和风险隐患,努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撰稿 / 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越

相关推荐
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
科技
热门评论
🌓
7天前
谨防上当受骗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