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哈尔滨:世界“音乐之城”建设的“先行者”
新京报 记者 揭明玥 编辑 张磊
2023-08-18 08:37

从一座城市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发展成为中国三大音乐节之一,云集国际国内著名艺术家,8月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简称“哈夏”)音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拉开帷幕。接下来的两个月,36台40余场国际化艺术盛宴、15项群文活动共3000余场演出将陆续上演。

 

哈尔滨是全球第六座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的城市,也是亚洲唯一一座。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音乐之城”建设,深度挖掘这一资源价值,“软硬”兼修,持续放大“哈夏”品牌价值,以“音乐+”助推文旅融合破圈发展,支撑黑龙江文化强省战略,助力东北产业转型和全面振兴。近日,哈尔滨还首开国内先河,以立法形式将每年8月6日定为“哈尔滨音乐日”,不断提升“音乐之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3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受访者供图

 

音乐之城建设被纳入城市总规划

 

8月15日晚7点半,在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索菲亚音乐厅里,《白桦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中外名曲接连唱响。“这是‘金色索菲亚 律动哈尔滨’系列音乐会的其中一场。”索菲亚景区相关负责人刘慷军说,今年是索菲亚教堂二次重建100周年,景区全年将打造100场惠民音乐会。

 

刘慷军介绍,索菲亚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常年稳居网红打卡地榜首。2020年9月,为了更好地体现其建筑艺术性及声场效果,哈尔滨市将教堂内原建筑艺术馆改成索菲亚音乐厅,全天音乐表演不间断,钢琴、巴扬等各类器乐演出轮番上演,晚上则设专场音乐会。


索菲亚音乐厅中,乐团正在演出。受访者供图

 

“重焕新生”的还有哈尔滨犹太老会堂。2013年,哈尔滨对犹太老会堂区域进行全面改造。哈尔滨犹太老会堂音乐厅事业部负责人刘庆娟回忆,曾经,这里先后被医院、招待所、青年旅行社等单位使用;改造后,一、二层为音乐厅主体,三层为音乐书店,定期举办音乐沙龙、音乐品鉴等活动。音乐厅自2014年6月首演以来,在历届“哈夏”音乐会上发挥着关键主场地的作用。

 

刘庆娟介绍,音乐厅演出以弦乐重奏和声乐演出为主,观众可近距离欣赏哈尔滨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等本土音乐团体的演出。2017年,音乐厅与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合作推出的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及国内经典歌剧《江姐》片段,吸粉无数。近年来,又新增了爵士、民谣等年轻化的演出形式。

 

“‘修旧’的同时,哈尔滨也在‘建新’。”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黄大伟告诉记者,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将“音乐之城”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先后建成被誉为世界最美建筑之一的哈尔滨大剧院、整体造型采用“浮游冰晶”设计概念的哈尔滨音乐厅等文化新地标,高标准打造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哈尔滨音乐主题公园等文化场所。

 

2016年,作为全国独立设置的11所专业音乐学院之一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正式成立。依托哈尔滨对俄地缘优势及音乐文化传统,学校从教学主楼、音乐厅到实训楼,创建起沉浸式的中俄特色校园,并建成全国高校首家“音乐博物馆”,加大对地方音乐文化的研究。

 

不久前,哈尔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哈尔滨音乐日”的决定》,这标志着哈尔滨成为我国首个为音乐设立法定节日的省会城市。据介绍,每年音乐日,哈尔滨都将推出各类演出、比赛,开放大剧院、音乐厅等免费参观,将“哈尔滨音乐日”打造成独具艺术符号的城市纪念日。

 

解锁“音乐+”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Sublive·巨星馆和当红明星来一次面对面约会,在“蚂蚁剧场”欣赏一场原创舞台剧,在购物广场看一次乐队演出……走进哈尔滨西城红场,斑驳的红砖墙、高耸的水塔、用老工业零件组装的巨型“蚂蚁”,各种工业元素无不诉说着哈尔滨机联机械厂的昔日辉煌。经过十余年发展,这个诞生“蚂蚁啃骨头”精神的工厂遗址,已转身成为一个创新性商业生态平台。


哈尔滨西城红场Sublive·巨星馆的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作为集‘产、学、商、艺、康、旅’六大业态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传播中心,西城红场已获得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团中央东北地区首个青创社区等荣誉,其音乐文化属性可谓与生俱来。在西城红场,与音乐相关的酒吧、音乐餐厅等品牌项目就达20余家。”红博商业集团副总经理周华斌说。

 

周华斌介绍,近年来,西城红场围绕“音乐+”做了不少探索。例如,举办“郎朗钢琴演奏会”、“海豚音王子”维塔斯演唱会;征集市民走进国家大剧院欣赏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出;搭建市民与艺术家、知名歌手同台演绎的舞台;策划“同一首歌”等系列大型音乐文化公益活动;孵化公司第一支原创乐队“西城说”,并支持其音乐社群的建立。“音乐给园区带来了活力,也注入了发展动力。”周华斌说。

 

8901民谣酒馆音乐总监陈峰谈起他们的创业项目时,深有同感,“我们酒馆的‘灵魂’不在酒,而在于民谣。”陈峰介绍,8901民谣酒馆起源于哈尔滨,目前在中央大街和巴洛克步行街有两家分店,会员超过两万人。他们酒馆不售卖餐食和零食,主要通过演出吸引有音乐情怀的顾客。

 

“创业之初,8901民谣青年公社主要以线上社群形式存在。到如今,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吸引的不仅有消费者,更有合伙人。”陈峰说,短短两年,他们已在拉萨、重庆、广州等全国各地开通50多家直营店、联营门店和加盟门店,近百名歌手从哈尔滨走向全国轮演,“未来,我们想打造民谣音乐市场首家上市公司。”

 

“近年来,为了支持音乐艺术等文化产业发展,哈尔滨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创新设立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体育银企合作发展资金。目前,已有6个新创音乐剧目使用资金近3000万元。”黄大伟介绍,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等国际赛事相继举办,也有力地推动了哈尔滨的“音乐之城”建设。

 

据了解,本届“哈夏”音乐会期间,还将首次以政府名义举办“哈尔滨国际音乐文化产业博览会”,将有2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产业基地参展参会。同期将举办20场乐器品牌推广会、品牌音响试听会等推介活动。中外采购商近万人共聚展会,致力打造中国北方音乐文化产业第一交流交易大会。

 

为每名“小音乐家”搭建大舞台

 

在离哈尔滨中央大街仅400米的通江街,每到下午4点半,独唱,独奏、二重奏等动人音乐就会从一处犹太风格设计的老建筑阳台传出。人行道上,路人们围聚而立,仰起脖子倾听,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这是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艺术学校暑期为学员们搭建的“阳台音乐会”。“这样别出心裁的演奏方式太棒了,原来我的歌声也能给陌生人带去快乐。”11岁学员丁谭完成独唱《索玛花开》后说。


这个暑期,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艺术学校为学员们搭建“阳台音乐会”。受访者供图

 

校长李凤毅介绍,学校始建于1918年,曾是中国第一批高等西洋音乐院校,2021年,为推进哈尔滨市中小学生音乐艺术普及,正式恢复为音乐艺术学校并投入使用。目前,学校与哈尔滨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院校开展全方位联动,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等课程,在团学员200多人,已组建童声合唱团、长笛乐团等,弦乐团和交响乐团正在筹备中。

 

“哈尔滨的音乐教育一直是‘从娃娃抓起’。”哈尔滨市教育局体育劳动与艺术卫生教育处处长王佳佳介绍,全市中小学不仅开设小提琴、萨克斯等特色音乐课,还开展唱响“课前一支歌”活动,达到“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同时,组织区县遴选50所“课间戏曲操”试点学校;联合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建立龙江剧“雏鹰”传承基地,带动全市戏曲教学。市教育局每年还申请2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话剧院等每年在全市九区中小学进行现场演出200场。

 

王佳佳说,其间,各校纷纷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如继红小学将音乐艺术纳入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孩子在语文课上创作课本剧,在劳动课上学习劳动操,在美术课上“画”音乐名曲;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直接在校园公共区域放置三角钢琴,为学生搭起“迷你音乐会”美育小舞台。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迷你音乐会”很受师生欢迎。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艺术类高校,哈尔滨音乐学院每年培养本硕博专业音乐人才300余人、赴俄音乐学院进修生20余人,已成为中俄音乐教育和艺术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哈尔滨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马晓春介绍,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创建中俄合作教育新模式,在西洋管弦乐等6个专业方向采取“1+1”中俄双导师制;增设俄罗斯音乐课程,将俄籍教师编入各系教学研究室,创新开展跨国远程云教学;组建“哈音中俄交响乐团”等3个专业化艺术团体,形成艺术实践新“矩阵”。建校7年来,学校先后组织100余人次俄方教师和专家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我们既注重‘请进来’,也重视‘走出去’。”哈尔滨音乐学院科研处(艺术实践处)副处长刘光辉说,近年来,学校组织各类公益性慰问演出近30场,举办“星星系列音乐会”24场,“江畔音乐会”“广场交响音乐会”等近百场,为提高“音乐之城”艺术氛围和社会大众音乐审美贡献了“哈音力量”。同时,发挥龙江特色,打造了一批音乐艺术精品,助力哈尔滨“音乐之城”出圈。

 

从“冰城夏都”到“音乐之城”

 

松花江畔,与哈尔滨大剧院并肩矗立的哈尔滨音乐博物馆,自2021年4月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走进博物馆,最先看到的就是联合国社会事务部授予哈尔滨“音乐之城”的奖牌。“2010年6月22日,在联合国所属的西班牙巴塞罗那Constanza大厦,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将奖牌授颁给哈尔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说。

 

苗笛介绍,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黑土地历史音乐文化、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诞生、城市音乐的百年瞬间等15个展区。两年多来,博物馆不仅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让音乐的旋律在馆内动起来,同时坚持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与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学院等合作,定期组织音乐讲座、小型音乐会、音乐展览等,构建沉浸式体验音乐艺术魅力的研学情景,让音乐更深入地走进市民生活。


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定期组织音乐讲座、小型音乐会、音乐展览等活动。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哈尔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与参与度不断提升。“冰晶雪舞”欢乐季、市民音乐嘉年华……通过一系列品牌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已成为装点“冰城夏都”的最美色彩。各类网上艺术课程、群文展播、作品赏析等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更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畅游音乐艺术海洋。

 

以哈尔滨大剧院为例,自2016年运营至今,哈尔滨大剧院共上演交响乐、芭蕾舞、歌剧等国内外各类演出1500余场,其中公益演出约370场。从今年初开始,哈尔滨大剧院还与当地高校、艺术院团达成战略合作,为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平台,并以惠民低票价的方式为市民提供欣赏现场音乐的渠道。本届“哈夏”音乐会期间,哈尔滨大剧院送出了价值100万元的“哈夏”文化惠民券。

 

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书记、馆长栾永欣说,目前,哈尔滨全市已形成2000多支群众文化团队,秧歌队、舞蹈队、合唱队、器乐队、京剧队……应有尽有。近两年,群艺馆面向老百姓陆续开展100多门免费艺术课堂,每期课堂为期4个月,由专业老师授课,惠及学员3000多人,“与很多城市不一样,哈尔滨市民的艺术素养非常高,七成以上学员都有音乐基础,拿着乐谱就能直接开唱。”

 

本届“哈夏”音乐会开幕式上,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张安顺在致辞中表示,哈尔滨中西文化交融、音乐气质独具。近年来,哈尔滨深度挖掘音乐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音乐文化、冰雪文化融合发展,“音乐之城”的文化特质更加鲜明,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哈尔滨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 对话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黄大伟:

用音乐撬动一座城 让世界“听见”哈尔滨

 

“哈夏”音乐会自1961年起,已成功举办35届,是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数最多的音乐活动。走过62载,“哈夏”音乐会已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美丽中国”形象的文化名片。本届音乐会有何亮点?哈尔滨为何能成为世界“音乐之城”?就此,新京报记者对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黄大伟进行了专访。


第3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开幕式。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作为中国三大音乐节之一,“哈夏”音乐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黄大伟:“哈夏”音乐会最初是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主、由人民自发形成的盛会。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虽已成为“中国的‘哈夏’、世界的舞台”,但更是“全城百姓的盛会”。近年来,“哈夏”音乐会期间,哈尔滨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千余场次,观众累计达500余万人次。每个人都是观众,亦是歌者,群众共享音乐文化已成为哈尔滨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京报:与往届相比,本届“哈夏”音乐会有何亮点?

 

黄大伟:本届“哈夏”音乐会汇集多种艺术形式,既有经典剧目、创新力作,也有先锋音乐,近3000名国内外演职人员参演。不仅有全国性专业展演和权威国际赛事,还首次举办东亚文化之都城市特色非遗展示、蚂蚁音乐节、国际音乐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促进音乐艺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新京报:哈尔滨为何能成为世界“音乐之城”?

 

黄大伟: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深厚的音乐底蕴。开埠百余年来,哈尔滨一直与音乐相伴而行。作为20世纪初中国欧洲古典音乐最活跃的城市,移居哈尔滨的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世界级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在这座城市创造了西洋音乐在中国的许多“第一”——中国第一场交响音乐会、第一所音乐学校、第一支交响乐团。

 

同时,哈尔滨音乐氛围浓郁。对哈尔滨人来说,音乐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没有音乐就像吃烧烤没有啤酒。相关数据统计,哈尔滨人均钢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哈尔滨琴童数量在国内也名列前茅。

 

新京报:哈尔滨将如何持续擦亮“音乐之城”的名片?

 

黄大伟:哈尔滨将利用好现有优势,努力将具有百年历史的哈尔滨交响乐团打造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交响乐团。同时,加大芭蕾舞团的改革,从全球聘用优秀的芭蕾舞团员;利用“哈夏”音乐会等品牌活动,让乐团、舞团更多地参与对外交流。政府还将持续探索剧院、音乐厅等场所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注重做好配套服务,做大做强“音乐+”全产业链,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揭明玥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中国答案启新程

相关推荐
3个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北京国资公司为冬奥交出满意答卷
体育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公布
第一看点
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人选(集体)名单公示
第一看点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冬奥财富弥足珍贵
北京
挑战者群起,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能否“稳坐钓鱼台”?
新京号
“后世园”时代延庆规划休闲商务区 近期拟供地超百万平方米
房产
2021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长城脚下的音乐会在路上了
北京
日本海一侧的岛国精华
健康
五四100年⑩ | 瞿秋白:从枯寂中醒来的新青年
文化
专访怀柔区委书记:力争提前一年基本形成科学城城市框架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