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澜沧古茶港股上市更近一步,行业内控“顽疾”待解
新京报 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秦胜南
2023-08-14 14:31
澜沧古茶或许能领先于中茶股份、八马茶业的上市速度,资本助力下茶叶市场格局生变。

港股上市的茶企或将迎来新成员。日前,澜沧古茶完成港股上市聆讯的前置要求,证监会发布的备案通知书对澜沧古茶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信息予以确认。


早在2020年,澜沧古茶就曾向证监会递交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后又主动申请撤回申报材料。在中茶股份和八马茶业等传统茶企欲冲击A股之时,澜沧古茶转战港股,被业内认为有望成为港交所“普洱茶第一股”。不过,这家总部位于云南的茶企不再执着于普洱茶业务,将旗下业务线延伸至红茶、白茶及调味茶,多品类运营成为一大特点。


茶行业“小散乱”由来已久,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获得资本助力,有利于行业整合,引发格局改变。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茶行业集中度低、资源分散,茶产业整体标准化经营程度偏低,抗风险能力偏弱等是困扰茶企上市的因素,同时,企业还面临原料采购方面有农产品的天然弊端,茶叶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大等问题。此外,消除内控“顽疾”也是包括澜沧古茶等企业需要不断发力的重点。


获港股上市“备案通知书”


8月2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澜沧古茶拟发行不超过2415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证监会发布的备案通知书对澜沧古茶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信息予以确认。这也意味着澜沧古茶已完成港股上市聆讯的前置要求。


备案通知书显示,澜沧古茶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后15个工作日内,应通过证监会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发行上市情况。此外,澜沧古茶自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


这不是澜沧古茶首次传出谋求上市的消息。2020年7月,证监会官网同时发布澜沧古茶和中茶股份两家茶企的招股书。其中,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拟募资6.28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普洱茶技术及仓储中心建设等项目,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相较于同期披露招股书的中茶股份,澜沧古茶抢先一步获得上会机会,原定于2021年6月3日上会,不过就在上会前一天,证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澜沧古茶已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决定取消对其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国际部信息显示,已经接收澜沧古茶《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这意味着,澜沧古茶转战港股市场。随后,澜沧古茶于2022年5月30日在港交所递表。2023年2月,澜沧古茶更新了招股书,在2020年至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5.59亿元、4.63亿元,其中2022年业绩出现下滑。


对于本次上市融资的用途,澜沧古茶称将用于建立现代化物流及仓储中心、建设新生产车间及改良现有生产车间;建立销售渠道;品牌建设及产品营销;在茶行业战略投资及收购商机;升级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及进一步加强研发能力;补充营运资金以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澜沧古茶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公司经销商门店分别为649家、566家、531家及508家,经销商门店数量减少。对此,8月11日,澜沧古茶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专柜的准入门槛低于专营店,在市场发展中对于突破空白区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报告期内各年专柜在整个经销体系中收入占比不足5%,且数量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较大程度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因此公司为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提质增效,主动与以往业绩未能达到筛选要求的经销商终止关系。


有分析认为,虽然与中茶股份、八马茶业几乎同时对资本市场冲刺,但澜沧古茶中途转向港股,或许能够领先上述两家茶企的上市速度。


探索多品类之路


茶已成为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传统饮品。澜沧古茶招股书显示,过去数十年,中国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使中国茶叶市场按收益计算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518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2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预计2026年将达到7330亿元,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0%。


澜沧古茶注册成立程序于2002年9月正式完成,其品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发起于景迈山的景迈茶训班。经过二十多年经营,公司将澜沧古茶建成核心品牌,在此品牌旗下,开发和建构了1966及茶妈妈两条产品线,并于2022年7月推出新产品线岩冷,以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


根据澜沧古茶招股书显示,“澜沧古茶”品牌包括普洱熟茶、普洱生茶;“茶妈妈”品牌包括陈皮普洱系列、经典系列、便携系列,其中经典系列包括红茶、白茶。澜沧古茶称,善用丰富的普洱茶产品开发经验,投入发展其他类型的茶叶,如红茶、白茶和调味茶,并别出心裁地采用杯装茶及袋泡茶等不太传统但更方便的产品形式,丰富了“茶妈妈”的产品组合。


澜沧古茶对新京报记者回复说,1966主要专注经典普洱茶叶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业务基石。茶妈妈适用于更多的消费场景,“预期茶妈妈将成为我们下一个增长源头”。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正在上市冲刺的八马茶业、中茶股份也都不是单一品类茶企。早在2013年,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曾谋求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于2015年以“铁观音第一股”的名号挂牌新三板。如今,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再加工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中茶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绿茶及相关制品等。


长期关注茶行业的北京天下名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增永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茶企的成长基本趋势看,过去20年,单一品类的茶企能做到几个亿已非常不易。一般一个单一品类的茶,做到5亿元左右的规模就非常可观,想要再往前走也不容易。


今年4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2022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显示,绿茶依然是最大的茶品类。2022年中国传统六大茶类的生产格局与上年大体一致。产量方面,绿茶产量185.38万吨,红茶48.20万吨,黑茶42.63万吨,乌龙茶31.13万吨,白茶9.45万吨,黄茶1.30万吨。绿茶在总产量的占比下降,黄茶占比稳定,其他茶类占比攀升。


“据我观察,多品类是茶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做到20亿甚至30亿的规模,还是要走多品类道路。中国茶叶品类多,对茶叶的消费也是多元的,所以企业单一品类做大的过程中很容易面临天花板。如果企业做多品类布局,就可以面对不同市场,开发不同茶类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这就更容易去做大。”邓增永称。


澜沧古茶认为,多品类经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并增强存货管理及生产能力;继续优化全国销售网络;通过战略投资及收购进一步拓展业务;继续以差异化策略提高不同产品线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能见度;及升级信息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研发能力等策略,实现公司持续发展。”


内控问题成行业“顽疾”


我国虽是茶叶产销大国,但产业集中度较低,茶企数量多而分散,整体规模偏小,达到一定规模的品牌企业更为稀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2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参加调研的184家茶企中,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4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茶叶仍然以区域公共品牌为主导,区域之间竞争较激烈,综合性的茶企较少,缺乏综合竞争力,没有足够的市场分量和市场地位,导致茶行业难以出现全产业、全品类影响力的品牌。


“小散乱”的行业现状,也让茶企内控问题层出不穷。


从证监会2022年5月对澜沧古茶出具的境外上市反馈意见来看,有多条是针对公司股权及内控问题,如说明近亲属之间转让股权的原因及背景,广州天速等4家公司增资入股的原因及定价依据,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利益输送安排等。招股书显示,澜沧古茶股东王娟曾是公司经销商,王娟胞姐100%持股的墨江乌金商贸有限公司,澜沧古茶另一董事配偶之胞弟经营的临沂批发城普沁茶行,均曾是公司经销商。


对于内控问题,澜沧古茶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已按监管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回复。8月2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公司已获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意味着公司已完成中国证监会关于企业境外上市的申请流程。公司已通过发布系统内部制度及程序、聘请专业外部顾问团队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公司内控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


今年1月,证监会对八马茶业主板上市文件提出反馈意见,审核部门要求八马茶业进一步说明从创业板撤单的原因,相关问题是否已整改及整改结果,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存在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事项等。


王庆认为,目前困扰茶企上市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行业集中度低、资源分散,跨地域跨茶类的综合型大企业少、规模偏小;茶产业整体标准化经营程度偏低,抗风险能力偏弱;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尚未解决,限制行业盈利能力等。


在邓增永看来,茶企的合作方很多是个体户,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关联交易,如果茶企上市,那就首先要合规,这些方面茶企都能够努力解决。除了部分企业本身内部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茶企内控问题的出现还与原材料价格有关。邓增永表示,茶企上市在原料采购方面有农产品的天然弊端,茶叶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大,不同季节、不同产区、不同年份、不同等级的原料彼此间可能存在十倍、几十倍的价差,就容易造成价格的操控。


上市成扩大规模重要途径


八马茶业在招股书中表示,现阶段,我国茶叶市场中企业众多,且仍存在大量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及小型茶企。产品种类丰富、销售区域覆盖广的规模性企业屈指可数。近年来,我国茶行业生产研发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一体化经营、多渠道营销、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越来越多地在茶企中得到应用。茶行业的生产经营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得到显著提升,市场集中度将持续增长。


市场不断集中的趋势也在澜沧古茶的招股书中有所体现,中国普洱茶市场相对集中,2021年共有超过700位市场参与者,其中,按普洱茶产品产生的收益计,中国五大普洱茶公司共占有22.1%的市场份额。2021年澜沧古茶是中国第二大普洱茶公司,占市场份额2.8%。


整体而言,中国茶行业正在稳中向好地发展,上市成为茶企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邓增永表示,茶企上市,尤其是A股主板上市,对行业来讲是会发生格局改变的,这个改变是相对正面积极的影响。“企业努力上市都是为了做大做强,有了资本的助力,就有助于企业更快速更好地发展。如果未来八马茶业、澜沧古茶、中茶股份3家企业都能如愿上市,有助于行业整合,相对来讲行业格局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茶企缺少长期稳定高速成长的基础,因此上市存在一定难度。澜沧古茶选择港股上市,或许是因为门槛低,要上市不难,但要以较理想的估值融资很难。“港股的一些企业估值相对较低,这也是大家不愿意将港股作为首选的原因。”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子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茶“刹车”、八马“转港”,上市是否是茶企的突破口?
消费
沪上阿姨通过聆讯,将成第六家新茶饮上市企业
消费
2023饮品十大事件丨新茶饮扩张规模,咖啡遭遇“致癌”误读
消费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启动招股,预计12月22日港股上市
消费
头部茶企发力建智能化工厂,中国茶升级加快
消费
“茶业第一股”落谁家?十年上市生悬念
消费
澜沧古茶转战港股,“茶叶第一股”仍存变数
消费
澜沧古茶转战港股上市,2022年营收4.63亿元
消费
澜沧古茶撤回IPO材料,A股何时迎“茶叶第一股”?
消费
中茶股份发布招股书,能否成A股“茶叶第一股”?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