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卖惨带货被判“退一赔三”是一记法律警钟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迟道华
2023-08-09 23:24
不论商品本身是真是假,不论商品质量是好是坏,卖惨主播均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

▲资料图。图/IC photo


女孩和生母被继母控制,生母不能说话画出“藏宝图”,主播前往解救并帮助低价出售玉器赚取女孩治疗费……这则离奇的故事,是网络主播为“带货”而凭空编造的“卖惨”剧情。


近日,据《扬子晚报》报道,一名六旬老人在购买19件玉器并得知真相后,心理难以接受,导致长期失眠,将该主播及相关公司诉至法院。记者8月8日获悉,江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了鼓楼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责令主播及其公司退还货款并支付三倍赔偿,共计2.2万余元。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用一起判决卖惨主播“退一赔三”的案例,从消费维权的角度宣告了虚假卖惨营销的法律后果,也给卖惨营销者敲响了法律警钟。


《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的如实营销义务不仅指向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等狭义信息,还指向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背景、销售原因等周边信息或广义信息。


一些主播编造并联合他人表演虚假的悲情故事,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赚取消费者的同情,诱骗误导消费者下单,其行为本质是对商品广义信息的虚假宣传,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性销售诱导。


不论商品本身是真是假,不论商品质量是好是坏,卖惨主播均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妨碍了公平竞争,触碰了法律底线。


这一案例具有典型意义,一方面明确了虚假卖惨营销的消费欺诈属性;另一方面也给被虚假卖惨营销忽悠的消费者做出了积极的维权示范,指明了维权方向和路径,有助于消费者找准维权切入点。


撰稿 / 李英锋(公职律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付春愔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起底“藏乌梨”骗局;直播间老年陷阱
时事
起底“藏乌梨”骗局:虚构的高原特产,普通梨高温加工而成
消费
“神药”泡沫:宣称糖果治糖尿病,AI数字人批量上线围猎老年人
科技
“保水虾仁”后续:产品下架、召回,网红直播间被波及
消费
辛巴带货“尖锋食客”螃蟹被指发黑,品牌“以酒偿蟹”是否合规?
消费
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出炉,“职业闭店人”居首
时事
新闻8点见丨32年后,她收到了董浩叔叔的回信;新版特教教材“诞生”记
时事
被“空中激活”的手机
时事
AI仿冒名人带货属违法行为,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丨张文宏投诉“张文宏” AI仿冒名人边界在何处?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