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草屋:原始古朴的世外居所
大美V视
2023-08-08 08:22
进入大美V视阅读更多内容

 

人类早期的居所,多是以草房为主。它就地取材、搭设简单,虽然建造工艺粗劣,却使人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得以定居生存下来。现今建造技术飞跃发展,通过大量能耗和对自然的破坏,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所取代了草屋。但是,成本低廉、搭造简单、环保节能的草屋仍有它存在的意义。

 

草屋:

 

原始古朴的世外居所

 

撰文/张娜 子皿 范菁 

 

摄影/范菁 林田敏治 

 

支持/Yun自由照片素材集 向仓合掌造集落保存财团

 

在中国,草屋是一种既富有人文气息,又极具乡土风味的建筑。不管是诸葛亮的茅庐,还是杜甫的草堂,在中国人的眼里,草屋本身似乎带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同时又有“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的洒脱。我们甚至从一间草屋都能感受到主人的品行。然而事实上早在周朝,茅草屋作为建筑的一种就已经广泛存在,延至今天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茅草屋面多以水稻、小麦秸秆和棕榈树叶为苫盖之物。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种类的草料作为材料。茅草房的屋面需要铺设在木架之上。中国传统的木屋架一般是“人”字形的。坡度控制在35°~40°之间。这个坡度不仅有利于排水,而且可为室内提供更大的空间。草屋的质量跟草的种类、质量都有很大关系。屋脊的地方尤其重要,需要选用柔韧性好的茅草。而且铺放后还要做适当的防水处理。在人类早期,草屋因为防水功能好、自重小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然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草屋易发生火灾、易遭虫蛀等自身缺点,在很早以前就逐渐被其他类型的屋面取代。

 

 

■ 茅草屋的墙身和普通的房屋所存在的唯一区别就是戴了一顶“草帽子”。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当茅草屋再现我们眼前的时候,带来的是一种意味着简单、回归自然、低碳的生活。它那朴素的面貌总是透出纯朴的人文气息。它所展示的可以是非洲的自然,也可以是加勒比海的悠然,还可以是欧洲的恬然……先进的建筑技术,给今天的草屋建造出坡形、圆顶以及尖顶等多种形式的屋面,从而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风情。如今在一些气候干燥地区和高温地区,茅草屋依然随处可见。不仅是因为茅草的取材方便,更因为茅草屋面有良好的隔热性。

 

 

■ 草屋因为防水功能好、自重轻、负载小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在非洲地区。

 

在欧洲,有人为了让自己的房子能够御热保温,特意在砖瓦或是水泥屋顶外面铺上一层厚厚的茅草。不过这可不是现代人的创意,早在百多年前,英国就有了类似的标志性的“茅草屋”。这种房子的墙身和普通的房屋所存在的唯一区别就是戴了一顶“草帽子”。“帽子”编织得非常精致、细密。据说这种屋顶的用料非常讲究,是一种长秆小麦的麦秆;制作工艺也非常考究。在英国,编制这种屋顶有一个专门的行业。从事这项手艺的人被称为“茅草屋匠”。“撒切尔”这一姓氏在英文中就是“茅草屋匠”的意思。想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嫁的就是茅草屋匠的后人。

 

 

■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当茅草屋再现我们眼前的时候,带来的是一种意味着简单、回归自然、低碳的生活。

 

合掌造,

 

生活与生产并用的低碳民居

 

为什么会有民居

 

富山县,位于狭长的日本列岛的中部,靠近日本海。其三面都由立山连峰等山岳地带包围,中央则是丰饶的平原地带。县境内的五个山和岐阜县白川乡一带由于温差大、冬季寒冷,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曾经有过积雪达5.3米的记录,交通极为不便。二十几栋如手掌相合状的民居,因避开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开发而保留了下来。简单的合掌屋,凝结着古人的房屋建造智慧,只用少量的燃料便可抵挡严寒的冬季。既是生活的居所,又是生产的场地,这种生活中的智慧,在人与大自然相依对峙中产生。

 

 

■ 如今的合掌村也有了现代的建筑,两者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新老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非常合理的建筑结构

 

几百年前,当地的居民为了适应山谷恶劣的自然环境,将他们居住的屋顶设计成有60度斜角的正三角形,这样做可以抵挡寒风,让积雪自然滑落,从而很好地避免冬天沉重的积雪压垮屋顶。呈人字型的屋顶外貌酷似双掌合拢的样子,因此这样的房子有了“合掌造”的雅称,而村庄也就被称为“合掌村”。德国建筑学者布鲁诺·陶德在1935年抵达日本从事传统住宅样式的田野调查时发现了这片古老的村落,在实地走访调查“合掌造”传统居屋之后,不禁赞誉合掌造为“极端合理,就连日本境内也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其独一无二的结构堪称一绝,甚至令世界级的建筑大师都为之瞠目。现今“合掌村”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

 

 

 

 

■ 上面两张图为保存下来的老照片,对比最后一张图可以看出,当地很严格地保持住了合掌屋古老的建筑风格。

 

用于铺顶的茅草取自固定的草场,而草场的位置一般是在山的陡坡或是贫瘠的土地上。每到六七月份,正当茅草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专门负责培植茅草的五个山森林公会的成员便手持工具,比照着他们所需要的长度对其进行修剪。到了10月下旬,茅草中的水分经过了3个多月的日晒已基本干燥。

 

 

■ 专门种植铺顶所需茅草的草场。

 

这样的屋顶虽然坚固实用,但由于时常被积雪覆盖,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又会渗入草中,故每隔30年就必须更换老朽的屋顶茅草。更换的工程非常浩大,几乎要全村大动员。长期的协作劳动使这个村落产生出独特的制度,这是一种劳动交换制度,遍及生产与日常生活,使村民的关系更加亲密。在这个制度之下,无论男女都必须提供劳力,互相帮忙。需要更换屋顶茅草时,当地村民一般在黎明时分就吃过早饭,先有几人会通过竹梯爬到屋顶上,把腐坏的草垫从屋顶推滚下去,而站在下面的人则把滚落下的茅草堆放在一旁,把已经打好结的新草垫递送给房上接应的人。上面的人接过打好捆的茅草把它平铺在顶子上,并用手中的麻绳把其栓绑固定。看似简单的工作,却由于屋顶的斜角过大而有不少难度。普通的合掌屋只需要4块这样大小的草垫,而大型的合掌屋要6块。在过去,参予劳动的人数可以多到200人,同时要花费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通过使用小型吊车等工具,只需七八个男人就可以完成主要工作,剩下的零碎工作就交给妇女,一天便可以把屋顶铺好。到昭和六十年(1985),铺房顶的工作也渐渐都交由当地的专业人员来做。

 

 

■ 现在只需几个人便可完成换顶工作。

 

特殊的屋内结构,简单的谋生手段

 

走进合掌屋,它的整体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全屋都是以卡榫、结绳结成。进门便可以看到地板上整齐铺设的榻榻米,中间是围炉,上面钩吊着铁壶。房内的柱子用的都是原木,有手斧劈砍的痕迹。由于合掌屋的房梁交叉,除有抗雪的功效外,内部可搭建成两三层楼,一般作为贮藏室,上面还有阁楼,是三角型的屋顶搭成的一个小屋。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中期养蚕业繁荣,阁楼就是养蚕、织布的地方。如此巧妙的结构如果不是亲眼得见,是很难通过观察屋子的外观看出的。

 

 

■ 合掌屋二楼的支柱结构。

 

当地人利用养蚕、制丝,熬煮做火药用的盐硝维持生计。虽然这一带寒冷的季节较长,但是由于合掌屋特殊的结构,一楼围炉的热气会传导至二楼以上,使得依旧严寒的春天也能在屋内养蚕。当一楼烧火炭取暖,热气就穿透木板空隙上传,整间房子都暖烘烘的。靠着这些流通全屋的暖气,村民们才能在白雪覆盖的严冬养蚕,以此维持生计。

 

 

■ 进屋便可看见的围炉简单而又实用。

 

伴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更新更舒适的房屋逐渐取代老式陈旧的样式;现代文明的冲击,差点造成合掌造居屋的消失。在19世纪末尚有1800栋合掌屋的村子,到了日本昭和时代(1926年~1989年)初期已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以下。面对文化遗产的荒废,1976年当地政府成立“白川村荻町传统式建筑保护地区”,合掌造因而得到法令的保护,白川乡和五个山合掌村也于1995年入选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 构造简单的合掌造充斥着古朴的气氛。

 

 

■ 被冠予“冬日的童话”美称的合掌村笼罩在一片雪白恬静的气氛中,美得令人屏息。

 

黎族草屋:

 

从船形到金字塔形

 

黎族传统的茅草屋顶就如一叶倒扣的船只,黎族的祖先是否是飘洋过海从大陆迁徙过来的?或是孤岛之上的族群面对汹涌的汪洋对船只产生顶礼膜拜的感情?

 

一个温暖清新的冬季早晨,五指山区的初保村——这里居住着我国少有的岛屿族群黎族。黎族人的传统住宅非常有特色,在林木环绕的小平原或河谷地带,总能发现一两个由数十座茅草屋组成的自然村落影影绰绰地掩藏在高大的椰子或槟榔树林中,初保村还保留着黎家最后的船形屋。

 

 

■ 即将消失的黎族传统船形屋屋顶构造,整个屋顶形状犹如一只倒扣的小船。

 

在村头山坡俯瞰整个依水傍水的村庄,呈前低后高的阶梯形排列,站在高处,眼前绿油油的菜地就在山坡下肆意地铺开,小溪蜿蜒流过村庄,发现这片“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非常适合村民生活劳作。当工业文明的风潮还未来到海南原始热带丛林的时候,黎族世代居住在茅草屋中,其中以船形屋最为古老和典型。

 

初保村建立在梯型的小山坡上,黎族原始村落的茅草屋大多密集扎堆建造,除却草屋后每层阶梯通道都比较狭窄,头尾相接连成一片,大多只有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为一个自然村,这样的规模村头唱歌村尾就能听见。

 

 

■ 五指山地区黎族原始村落初保村,村子靠山面农田,整个村寨仍旧保留着传统的茅草屋。

 

船形住宅是黎族最古老的传统住房,船形屋的特点就在屋顶,整个屋顶似倒扣的船只。人们要低头才能钻进一间船屋,屋顶漆黑,空间封闭,等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后,仰头可见一只小船倒扣在头顶,它有小船底部所有的形式,包括船底的外形和比例,如果拆下后做好防水处理再添加两只木桨,似乎能立即在水面上荡漾。

 

船形屋有斜向半架空和水平全架空两种,其中水平全架空就是屋顶为完整的船底形结构。一般居室内部空间均为长方形,大多数为一个大统间,中间没有墙体分隔;有少数考究些的大型船屋分为卧室和客堂两个功能场所,每个卧室有六七平方米大小,有的是一间,经济宽裕的人家也有两三间卧室的。

 

 

■ 黎族金字塔形茅草屋,掩映在热带植物槟榔树丛中的金字塔形茅草屋也是黎族传统建筑形式之一。

 

普通人家的屋子外结构为竹木构架,支撑木桩按力学要求矗立在房屋四角及横、竖边上,竹子作为整个墙面结构的主要部分,以10多厘米的宽度纵横平行排列成网格状,以藤条绑扎固定;屋顶为圆形木头和扁形竹子共同绑扎契合成船底式样;等整个结构完成后,用当地的粘性土掺水搅拌成泥巴再糊抹上去,完成整个墙体,茅草盖顶,整个屋子即告建成。富裕的人家也会选用30厘米左右宽度的木板作为墙面。

 

茅草屋檐向外伸展出前廊,檐下为可供从事家务活动及休息、唠嗑、玩耍等具有遮阳避雨功能的半敞开空间。屋主人说海南丛林潮湿多雨,船屋顶的倾斜坡度有利于泄雨,另外为了防止蛇虫野兽如蚊子、蚂蝗、毒蛇的侵袭和困扰,一般这样的船屋只设一个可以进出的木门而不设置窗户,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年代,这也是最适合当地环境的一种住宅。

 

 

■ 黎族传统茅草屋的搭建,村民赤脚搅拌当地的黏土和茅草。

 

屋顶要做成船形而不是比较简易的斜坡顶,主人说是空间会大些,而且比较美观。走出屋子,眼前瞬时一片明亮,回望船形屋,只觉屋顶茅草在烈日和树影的交错映射下闪烁着斑驳的金黄,船形的屋顶像是一片巨大的叶子覆盖在半空,温和地呵护着脚下的这片天地。

 

黎族为岛屿民族,世代与海洋为伴,船只不仅是黎族人与海洋交流的唯一工具,还是出海捕鱼不可替代的器物,黎族祖先选用船形底作为安身立命之所,极有可能是对船只的重视和尊崇之意,船形屋也就是一种图腾象征。

 

 

■ 用充分搅拌后的黏土与茅草糊抹填充进竹木结构的墙体。

 

金字塔形草屋是从汉地流传至黎族的另一种草屋形式,与船形屋的区别是跨度增大,屋檐挑高。在槟榔谷黎族寨子,三三两两的金字塔形屋点缀在浓阴下。屋子由门厅、客厅、卧室和厨房组成,入门既是门厅,往前是整个屋子最大的空间客厅,两边是卧室,厨房设在客厅一角。主人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家中最年长的阿婆絮絮叨叨用黎语与客人说话,通过翻译得知大致意思是:灶台放在屋里是因为用木材烧饭煮菜的时候,还能够达到冬天取暖、夏天熏虫的多种功效,这样既节约了燃料又省了人工。

 

在冲山镇格什村,一户人家正在搭建金字塔形茅草屋,上前打听,原来是家中男孩长大了,需要与父母分开居住,茅草屋就是父母为孩子建的新房,选址离老屋只几步之遥。村里的邻居都来帮忙,建茅草屋的材料基本都是就地取材,竹木构架取自身边的山林,茅草屋顶由茅草和藤条排排捆扎而成,墙体的材料是用茅草、当地黏土和自来水搅拌而成。

 

 

■ 黎族人习惯于在屋檐下劳作休憩。

 

主人家用自来水淋浇黏土,使其发挥胶合作用,几个村民穿着套鞋使劲踩踏混合着茅草的黏土浆,使泥巴和茅草充分混合黏结,随后有人用爬犁扒拉出一摞摞带有黏性的茅草,女人们则开始徒手捧起茅草泥巴从竹木构架的两端由低往高糊抹墙体。两个小时不到,大半个屋子的墙体已经制作完成。这样的茅草屋虽然简陋,不过却是真正的纯天然产物,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甚至拆迁以后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和浪费。

 

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黎族村寨建起了水泥砖房,与海岛环境鱼水交融的传统茅草住宅越来越少了,这些漂亮的传统住宅如何完善内部结构和外形,会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如果传统和现代能够完美地结合,那么正在被边缘化的老屋可能会恢复生机。

 

 

■ 拜扣隆。黎语称姑娘为“拜扣”,房屋为“隆”,拜扣隆指黎家姑娘集体居住的和娱乐的房屋,也是男女青年对歌、谈情说爱的公共场所。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0年07期

 

来源:大美V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一池热汤中躲过春寒料峭
健康
同为“实木” 选购有技巧(2)
健康
有价值的体验 更深入地品味
健康
“网红小夫妻”又有新动态了!试水民宿带动村民增收
新京号
和《哈利·波特》的车站一样,全世界的童话都有一个入口
文化
平谷特色高端民宿开启“网红”打卡模式
北京
长城外关 风光独好(2)
健康
长城外关 风光独好
健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