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揭秘|故宫600年排水系统如何抵御暴雨袭击

新京报 记者 李木易 编辑 王子诚
2023-07-31 21:40

7月31日,大雨中的故宫内金水河。近日北京持续强降雨天气,故宫建筑群依靠设计精妙的排水系统,在暴雨中排水通畅。然而,7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故宫博物院部分区域出现短时间的积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故宫博物院行政处副处长于翔介绍,积水点位于慈宁宫院落西侧,原因是围房后墙支沟和暗沟的交接点,被大量的淤泥和矿泉水瓶、塑料袋等杂物堵塞,导致了这片区域短时间内积水达到17厘米。通过人工排水等措施,雨后积水迅速排出。目前,已经完成暗沟清理,修复支沟构造,恢复院落排水能力。我们呼吁观众文明参观,不要随意丢弃杂物,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故宫、保护故宫。

7月31日,大雨中的慈宁宫未见积水现象。紫禁城的排水系统始建于明代,故宫的地面顺应北京地理环境特点,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积水能缓慢排泄。故宫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长度超过15公里。雨水通过墙体先后进入暗沟、支沟、干沟,最后流到了金水河。这些沟渠系统工程之浩大超过地面上的金水河。明、清两代均有规定,每年按时淘修宫内沟渠,比如清代大多是在每年的3月开展此项工作。历代不断疏通保养,才能够保持600年的基本畅通。

7月31日,慈宁宫西侧明沟排水口。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专门成立了防汛工作小组进行水灾防范。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会进行系统的排水沟检查、淘通、清理工作,以保证故宫在大雨后的积水能够尽快通过排水系统排出。

7月31日,慈宁宫西侧明沟排水口排水畅通。目前,故宫拥有相互独立的两套排水系统,其中,故宫市政污水系统建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为了保障故宫博物院对观众开放后如厕问题等;而雨水排水仍然沿用古雨水系统排放至金水河内。

故宫太和殿“九龙吐水”景观再现。据介绍,故宫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统,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无数次骤雨中仍安然无恙。大小殿宇各类屋顶的设计都遵循屋脊高、坡度陡的特点,其目的正是为了迅速地排泄雨水。

故宫太和殿石基下的明沟排水口。主体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基座下都有相应的排水系统。

雨水顺着故宫午门城楼的排水系统流下。

记者 李木易 摄影报道
编辑 王子诚 校对 李立军

大家都在看

姚劲波:58同城正加速向“AI原生企业”转型

杭州女子误踩氢氟酸后去世,警方:事发拆迁废弃地块,已立案

行业首例,法院判决特斯拉向“车顶维权女车主”提供完整行车数据

一汽奥迪一4S店“押证融资”,20余车主遭遇提车难

从造车到造“人”:奇瑞招商在即,车企抢占机器人赛道

视频|迎国庆,长安街沿线花坛转场施工

新能源产业重塑:中国500强比亚迪首超上汽,宁德时代排名下滑

别克至境L7公开亮相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