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最新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趋势未显著降低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2023-07-26 13:50
我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

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增长约千分之六的速度持续升高,即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趋势仍未显著降低。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13亿吨二氧化碳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获悉,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在证实了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取得了系列新的发现,为中国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增长约千分之六的速度持续升高,即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趋势仍未显著降低。过去40年,全球森林的加速损毁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平均每年产生约3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第二大排放源。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持续增强,基于卫星的同化反演结果表明,过去10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吸收了13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了13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十分之一。全球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过去40年全球土壤每年吸收了约13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实施了大规模保护性耕作和生态管理举措,中国土壤固碳速率最高、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报告还显示,中国碳卫星不仅可以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观测,还可以同化反演全球和主要国别的净碳通量,即陆地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净交换量。当国别或全球尺度的净碳通量等于或小于零时,就达到了国家或全球碳中和目标。经过中国碳卫星同化优化计算的全球净碳通量估算偏差大幅缩小,将年净碳通量估算偏差从43亿吨二氧化碳降低到4.7亿吨。


我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院院长吴一戎指出,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的优点,是全球碳循环高精度、精细分辨率监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能够在全球碳盘点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维护我国开展碳核查意义重大。


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组织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支持能力,发展我国自主的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能力也刻不容缓。


吴一戎介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我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产卫星在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人为源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等方面的监测能力,为全球碳盘点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中国自主的科学数据。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百万美国人,死于新冠
国际
2022年已新增超2亿例,新冠大流行今年能终止吗?
国际
全球疫情形势折射“躺平”之谬
第一看点
当前中国经济十问
第一看点
疫情仍高位运行 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
时事
物流牵动人心背后:迎“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如何循环畅通?
科技
迎战奥密克戎,抗击疫情再攻坚
时事
孔祥斌:黑土地保护应多种大豆 高标准农田要来次“体检”
乡村
第5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发布(全文)
第一看点
2022年极端天气还会时常发生吗?
国际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