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途经平夏路骑行上班的市民纷纷表示,骑行在这段路上,明显感觉供骑行的路宽了,更安全了,体验也更舒适了。这是平谷公路分局首次在郊区普通公路网实施慢行系统建设的先行先试成果,也标志着慢行系统建设由城区向郊区普通公路延伸。
继2022年密三路提级改造完成后,2023年6月,昌金路、平夏路和通武线3条公路提级改造工程相继完工,对20公里道路进行提质升级,其中新增平夏路提级改造工程3.04公里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慢行通道,提高了公众出行安全性,改善了附近群众的出行条件。下半年继续实施平程路、平关路等路线的提级改造工程,打造平谷北部山区美丽腰带。
公路建设“一头挑着发展,一头牵着民生”,近年来,针对公众出行安全以及区域旅游、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平谷公路分局牢牢把握服务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官”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积极践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采取走进乡镇村,大力开展实地调研,问民于需、问计于民。召开专题研讨,结合区域发展、功能定位、民生出行保障、现有公路路网及运行状况,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在不增加占地的情况下,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探索在郊区公路建设慢行系统的路径、方法,努力打造郊区公路慢行系统先行先试样板,助力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
(图说)平谷区对较大交叉路口施划井字型路面彩铺及自行车标识。
规划引领
锚定198公里优化慢行系统目标
平谷区属于半山区,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谷公路分局按照《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规划精神,以及《平谷区“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平谷区“十四五”时期公路发展规划》,紧密对接《平谷区慢行系统规划》《平谷区步道规划》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在对平谷区全路网调研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平谷区公路慢行系统提升调研报告》《平谷区道路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平谷区公路慢行系统完善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为高质量推进实施平谷区普通郊区公路慢行系统提供系统科学、规范技术支持保证。
规划编制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平谷区功能定位、区域旅游发展以及公众出行需求,聚焦公路“大动脉”、打造“农业中关村”“世界休闲谷”以及与泃河洳河两河慢行系统、园林绿化步道的衔接以及交通堵点疏通等方面,规划锚定完成198公里公路优化慢行系统综合整治提升,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平原区公路网实现慢行系统全覆盖,山区公路逐步增设错车、休憩、观赏等慢行系统服务配套设施,构建“成网好用”的安全便捷舒适的郊区公路慢行系统的目标。结合平谷区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人文景观特色,用差异化、品牌化的理念来打造平谷公路骑行道,实现将平谷骑行道打造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骑行道品牌和国家休闲旅游骑行道的典范。针对平谷区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平谷区的生态景观资源,与休闲大会、明长城、两廊两带、景区景点等有机结合,将绿道体系建设成集休闲游憩、运动健身、自然生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网络。
(图说)平夏路提级改造工程——行人骑行在慢行通道。
四大工程
构建郊区普通公路慢行系统格局
立足京津冀发展走廊,围绕产业园区发展需求,打造功能完善、四通八达的“八横十纵内外环”公路网格局。实施新改建工程,拓宽和新建道路,解决交通堵点,增加慢行系统通道。已完成休闲大会北路工程,正在推进胡黑路改建工程。
实施交通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慢行系统品质。对具备实施慢行系统的二级以上公路共计70.46公里的路线,通过完善道路标线标识等措施,调整过宽的车行道,增加硬路肩宽度,拓宽、确认骑行和人行通道的空间及路权,预计调整标线5.6万平方米,慢行系统彩铺近1万平方米,施划自行车道标识800余处。
实施大修提级改造,扩容提级打造慢行系统。实施工程18项。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将三级公路提级为二级公路。对机非混行路段、非机动车行道宽度不足路段,实施大修或提级改造低等级公路,通过路肩硬化、边沟覆盖措施,增加作为骑行的慢行系统空间。
实施资源整合一张网工程,构建以休闲为主的全区慢行系统。将非公路产权道路共计11条道路接养,与公路慢行系统连片成网,发挥最大效能。
聚焦需求
分期分批有序组织实施
围绕全区慢行交通系统 “一核两带三环”的慢行片区规划目标, 结合公路路网现况,聚焦中心城区、重要旅游路线、堵点疏通等百姓出行、休闲旅游、域内功能区建设等需求,先易后难,重点突出,分期分批有序组织实施,打造平谷特色路景相融滨水相通的慢行系统。
完成4项提级扩容改造工程,20余公里非机动车道或慢行通道建成。平谷公路分局自2022年下半年开展组织实施慢行系统和提级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建设完成密三路至丫髻山景区通往桃花林海人文休闲走廊通道,打通了旅游旺季堵点;平夏路建成慢行系统,畅通“两城”绿色通道;通武线和昌金路打通交通瓶颈、骑行路权明确的绿色廊道共4项提级改造工程20.28公里。工程是在不新增加占地的条件下,通过深入挖掘公路现有资源,优化道路空间布局,双向发力建成供骑行和行人通行的慢行系统或增加非机动车通道,路面空间增加了16.7%至50%。
完善慢行配套标识,擦亮平谷区“休闲之都”金名片。2022年至2023年,完成金海湖休闲大会主会场区域、顺平路、密三路、平东路等96公里的慢行系统地面标识完善工程,即在主要节点路口设置慢行系统地面彩色铺装,增加了自行车标识,明确非机动车路权。施划彩色铺装标线共计3637平方米。2023年上半年,完善平东路、平三路等共计61公里慢行系统配套标识施划作业,施划标线面积5829平方米。
(图说)休闲大会北路。
持续发力
助力打造世界休闲谷
交通系统是支撑生态平谷建设,落实平谷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保障,其中慢行交通系统更是优化调整交通发展思路,践行绿色化为导向发展的重要载体。2023年计划完成平程路、平关路共计35公里提级改造、交通标线综合整治建设任务。目前正在推进城南路、府前街2项大修工程。
平谷公路分局以建设高大尚平谷为目标,聚焦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对公路发展需求,践行 “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依托现有公路网,创新思路,大胆先行先试,深挖现有路网潜力,采取优化空间布局、提级扩能及标志标线综治完善等措施,积极推进平谷区慢行系统建设,由线成片,由片成网,逐步与平谷绿色廊道、滨水慢行通道相融合,提升旅游交通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为树立“出行即健身、通勤即健身”的理念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助力平谷区打造世界休闲谷。
编辑:陈丽君
校对: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