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悦来湖人才街区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李旭山,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王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王琨,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开发区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通过“真招实策”的支持、“真金白银”的激励、“真情实意”的服务,逐渐成为青年人才汇聚之地、价值实现之地。2022年引进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360人、本专科毕业生5587人,青年人才连续3年实现净流入。
今年,开发区按照“食无忧、住无忧、业无忧、创无忧”思路,打造了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全新场景——悦来湖人才街区。街区选址于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光谷未来城园区内,周边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北邻悦来湖公园和大学科技园,西邻东营软件园,东邻东营市技师学院。园区入驻企业233家,布局建设有人才服务中心、东营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园、OVU创客星等平台10处,向外可辐射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空港产业园、广利临港产业园等五大产业园区。
建设街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应用场景上,“就业+创业”破解引才难。当前,外来大学生到我市就业创业住宿成本较高,短期居住可以选择宾馆酒店,但如果创业或者就业见习,会因工作不确定性,面临要不要长期租房的焦虑。为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街区可提供最长3个月免费住宿和1年以上免租创业LOFT公寓,让大学生零负担试就业、试创业,实现以业引才。二是城市品牌上,“创意+服务”破解留人难。为解决“如何留人”的问题,街区通过亮化美化景观,配套生活服务,打造“创新创业+就业成长+生活娱乐”的青年网红打卡地,以线上流量带动线下人流量,以“流量”促“留量”。
围绕实现城市与青年人才的“双向奔赴”,我们着力营造“四大主题场景”:一是微社区,创立“背包E栈”人才公寓品牌,配套建设人才之家,完善基础设施服务,满足青年人才个性化生活服务需求。二是微创业,打造“青创SOHO”创业品牌,为新引进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人才(团队),提供免费住宿办公场地,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办公。三是微市场,通过街区集聚和虹吸效应,打造全市首个智慧人才市场,提供特色创意服务。四是微生态,结合街区内沿河水系和沿街商铺,突出“人才”元素主题,打造特色地标景观、网红打卡景点,吸纳青年人才品牌入驻,提升青年人才吸引力。
此外,街区着重布局了“五大服务板块”:一是人才首站。街区正式投用后,会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设置宣传海报,推出人才码,大学生通过扫码注册即可在线申请房间、预约打车,全力打造成为全市青年人才的生活首站、工作首站、创业首站。二是产业学院。依托闲置楼宇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合作,以爱尔创口腔学院模式加速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育,将学院或者班次引入街区,力争引进3-5家产业学院,打造虚拟大学城。同时,加强与东营市技师学院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用。三是职业指导中心。根据大学生求职就业需求,联合东营职业学院、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每周组织求职大学生到校园定期跟班学习。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定期组织创业培训,选取园区企业家一对一结对指导。四是AI就业实验室。针对数字产业,尤其是AI人工智能领域,在园区内优先选择5-10家知名企业,作为入住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依托数字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对企业进行授牌,将企业列为大学生的实习、零工及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企业与人才的互动。五是劳动维权中心。大学生求职就业期间可能发生劳动关系纠纷,为切实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街区将开设劳动关系咨询窗口,规范企业用工,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环境。
今天的“青年版图”就是“人才版图”,也是城市未来的“发展版图”。悦来湖人才街区拟于7月28日19时举行开街仪式,在此,向广大青年人才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广大学子亲临参观体验。衷心希望各位有志青年了解开发区、选择开发区、扎根开发区、赢在开发区,在开发区这片热土上以梦为马,绽放青春芳华,成就多彩人生!
市融媒体中心
请问开发区在服务青年人才创业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王刚
开发区围绕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始终将服务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营造支持青年就业创业良好环境,构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开发区创业,我们深入研究“引才、育才、惠才”方面的创新举措,力争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优更暖的发展环境。
一是打造创业服务品牌引才。引导各类青年创业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创业园区,通过共建、联建模式,整合提升现有“双创”平台,挖掘培育新建“双创”平台,引导储备预建“双创”平台,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创业指导服务优的创业环境。打造青创SOHO创业品牌,以人才街区D1号楼7-8层(1866平方米)为阵地,利用34个LOFT公寓,为新引进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人才(团队),提供1年以上期限不等的免费住宿办公场地,让大学生零负担试创业,形成一个房间,一家公司的创业环境,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办公的全链条式服务。
二是不断丰富创新举措惠才。联合有关部门梳理整合、研究出台一批破瓶颈、能解渴、管长远的政策措施,从放宽青年众创空间准入、提升青年创业者创业能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等方面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青年众创空间集聚优势,依托“东青帮帮团”服务平台,加强各类政策宣讲,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创业政策的解读,让创业青年对全市的发展方向明晰,放大政策的指导效应和激励效应,提高青年创业者素质。在金融信贷、资金补贴、项目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青年众创空间和青年创业者重点支持,在提供创业场所、创业投资和融资等环节为青年提供政策支持,维护青年创业者权利。
三是打造“双创”人才集聚洼地。重点围绕开发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定位,组织教育培训、交流考察、高端论坛、导师问诊等活动,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青年创客队伍。同时,充分整合社会专业力量,加强各级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定期深入青企协会员企业开展创业问诊活动。通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青企峰会等活动,挖掘一批投身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大中专学生创业典型,一批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的青年创客典型,一批发展现代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青年创业典型,进而引领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中国山东网
刚才李旭山部长在主发布词里提到了“背包E栈”人才公寓品牌,请问该品牌是如何为青年人才服务的?
王琨
青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为方便青年人才来开发区择业、就业,我们在“智汇东营,才聚经开”人才品牌的基础上推出了“背包E栈”人才公寓品牌。公寓位于光谷未来城G5号楼,建设公寓130套,可容纳400余人,为新来东营青年人才提供短期住宿,解决求职期青年人才“住宿难”的问题。“背包E栈”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人才适用广泛化。“背包E栈”主要面向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对专科及以上未就业大学生和应届生提供最长3个月免费入住;对到开发区面试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市外在校大学生提供一年2次免费住宿;对到区内企业实习实训的市外高校大学生,给予企业50%的租金补贴。“背包E栈”将开发区人才公寓入住门槛由211硕士及以上学历放宽至专科学历,配合较长的入住时间,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求职期青年人才经济压力,让更多青年人才有充分的时间,了解开发区的就业环境,感受开发区的风土人情和留人诚意。
二是入住流程便捷化。我们专门开发了“背包E栈”微信小程序,入住人提前1—5个工作日进行网上申请,申请通过后可保留入住资格一周。公寓按照“自愿申请、总量控制、统筹兼顾、综合排名、依次选房”的原则分配住房,对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2人间或单间,对本科、专科毕业生,根据人才需求,提供2-4人间,室内有线电视、网络、供水、供电、供暖、天然气等日常生活需要一应俱全,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三是服务方式多元化。公寓二楼设置了九大功能区,提供住宿、求职、餐饮、运动等服务,充分满足青年人才工作生活需要。比如,成立人才服务社,实现24小时管家服务;建成全市首家智慧人才市场,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直播带岗实现智慧招聘服务常态化;配备路演影音厅和小型会议洽谈室,用于开展路演、论坛、讲座等系列活动,为人才供需方提供交流洽谈场所;餐厅容纳50人就餐,同时开通24小时无人售货店,保障青年人才日常购物和生活需求;灯塔书屋设有图书陈列区、有声体验区、学习阅读区和交流研讨区四个区域,共有图书1000余册。配备现代化的体感健身房,布置了年轻人更为喜欢的人机交互游戏设备,可满足青年人才工作之余日常学习和娱乐社交需要。
开发区打造的“背包E栈”人才公寓品牌从细处着手,全力构建可供广大青年沉浸体验、社交互动、生活服务、进阶成长的新地标和栖息地,“背包E栈”微信小程序将于本月28日发布使用,届时欢迎广大青年人才申请入住!
摄影:苏春全
编辑:李志芳
审核: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