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打造“摇滚之城”,石家庄并非“心血来潮”|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何睿
2023-07-14 16:18
无论如何,城市努力实现形象破圈的探索热情,是值得肯定的。


▲石家庄城市夜景。图/新华社


7月13日,石家庄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题为《打造“Rock Home Town”中国摇滚之城 石家庄市将举办中国“摇滚之城”音乐演出季》的文章,称当地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全面打造中国摇滚之城。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一座城市要成为“摇滚之城”?无论如何,这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有些先锋前卫。一座城市和流行文化要零距离接触了,这在以往可不多见。


石家庄要成为摇滚之城,或许和名字有关。摇滚的英文是“Rock and Roll”,石家庄的“石”的英文同样是“Rock”。这种名字上的巧合,也能极大地增强辨识度,这毕竟是一个记忆点,从网络反馈看,很多网民也“get到了”。


其实,当地之所以打造摇滚之城,也不只是因为地名提供了灵感。据当地官方介绍,石家庄摇滚乐发展早、实力强,如今,许多闻名全国的摇滚乐队和摇滚音乐人依旧聚集在此,而且,“我市将继续举办常态化的摇滚音乐演出、选秀比赛、高端交流等活动”。


这并非虚语。据媒体梳理,在我国早期的摇滚阵容里,石家庄就是一个重要的发烧启蒙地,“地下”音乐的氛围活跃非常,乐队及乐手层出不穷。1986年,“中国摇滚第一刊”《通俗歌曲》和稍后的《我爱摇滚乐》在石家庄本土创刊,迅速在全国发行,启蒙和引领了一代青春萌动的年轻人。十几年前,出自石家庄本土的“万能青年旅店”乐队以一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一曲封神,红遍大江南北。


这些历史渊源,说明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也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意要盘活城市的“历史资源”,以期塑造一个更加新潮前卫、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即便网络上有不少对此感到好奇、不解甚至质疑,但对于这一城市创举不妨抱有更加开放的态度。石家庄虽非一线城市,其演艺市场似乎并没有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繁荣,但如果能够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辅之以城市文化的整体塑造,也很有可能弯道超车,迅速让城市意蕴丰满起来。


尤其是前不久淄博烧烤在网络上爆火,相信更是给不少地方的特色发展注入了信心。淄博烧烤也几乎是一夜之间在网络上爆火的,是由年轻人自发的口口相传,最后成为一个举国关注的城市亮点。这说明在通讯手段、社交平台极为发达的今天,城市营销也在加速度进行。


从石家庄公布的信息看,当地也做了很多准备。2023年7月至10月,当地将举办“Rock Home Town”——中国“摇滚之城”音乐演出季;同时还将以“摇滚巴士” “摇滚地铁”为载体,不定期安排摇滚乐手随机乘坐公交车,创新举办“快闪式”即兴演出,增强市民参与感和互动性。


可见,当地对打造摇滚之乡还是颇下一番功夫的,相信这种全方位的气氛营造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逐渐改变城市的气质。这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


当然,打造城市形象也会面临一些难题。比如,一时的舆论聚焦固然风风火火,但长期运营、将文娱活动常态化,保持一种持续的热度,其实也很考验城市管理的功力。很多城市也在这一点上遇到了困难,流量来时汹涌,但退潮时也极为迅速。


此外,将摇滚和城市牢牢绑定,也会面临一些竞争者。比如,河南新乡也提出来打造“摇滚之乡”,也列出了一系列“光辉历史”,证明新乡和摇滚的牵绊。这也意味着城市光打“摇滚牌”可能还不够,毕竟没有人可以垄断摇滚,关键还是保持差异化竞争,既要摇滚也要足够特色。


无论如何,城市努力实现形象破圈,给自己赋予年轻化的内涵,这种探索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也期待着城市可以在自我更新过程中实现千城千面,各有不同的特色和标签,给人们不断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与生活体验。


撰稿 / 夏研(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陈荻雁

相关推荐
民警老吕去世后,“老吕叨叨”仍在线上
时事
和年轻人玩到一起,综艺让文化回归升腾的烟火气丨主创谈
娱乐
打好“青春牌” 石家庄文旅破圈有方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