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起双手“享受”人挠痒痒的懒猴、憨态可掬的鸭嘴兽、美丽安静的芋螺,光看它们娇俏可人的外表,你肯定不会想到,它们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它们所携带的毒液完全可以令人丧命。
可爱动物的危险世界
撰文、供图/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01
毒液还是毒物?
有毒动物所携带的毒液(venom)和毒物(poison)都可能使人丧命,它们常常被认为是同样的东西:都是一种由动物自然产生的有毒化学物。实际上,它们在运作方式上有着天壤之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武器。
唐纳德·珍妮博士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毒物进化研究专家,她是这样解释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毒液和毒物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毒性物质进入受害者身体的过程。”
■ 扁头穴蜂。有着青绿色透着金属光泽外表的它相当凶猛,它会在活的蟑螂体内注射毒液,使蟑螂昏迷,继而在蟑螂体内产下卵,以蟑螂饲育幼虫。
珍妮博士告诉我们最直接的分辨方法是:“如果你咬了有毒的生物,那就是中了毒物(poison);而如果你被动物咬了而且身亡了,那就是中了毒液(venom)。”
毒液的致命途径通常是伤口,它可以从很多途径造成的伤口中注入,比如牙齿、刺、脊柱或爪子;而毒物发挥作用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有伤口,直接通过皮肤、吸入或吃食的方式就能吸收进血液。
■ 玫瑰毒鲉。它背鳍棘基部的毒腺有神经毒液,足以使人致命。
为什么毒液需要伤口?毒液需要伤口起作用,而毒物则不需要伤口就能发挥作用,原因在于两者的化学成分构成不同。
“毒物的化学分子十分微小,可以很轻易地穿透皮肤。而毒液的分子十分巨大,皮肤难以吸收,所以通常只有经过伤口才能进入血液。”珍妮博士如是说。
虽然如此,并不提倡人们去喝毒液。因为哪怕是口腔或喉咙最小的溃疡或破损,都可能会让毒液被吸收,同样会产生致命的效果。
■ 狼蛛鹰黄蜂。这种独居的五彩胡蜂会利用触角上的毒液麻醉比自己还大的狼蛛,让自己的孩子来当食物享用。
“我不会推荐任何人喝毒液,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么做没有问题。毒液不会被肌肉组织吸收,然后,又会被胃酸分解成氨基酸和蛋白质,从而破坏了毒性。”珍妮博士补充道。
毒物经常被动物用来作为防御或捕食的威慑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通过口腔和消化系统被吸收。毒液也常常作为动物的防御工具,但是它在不同动物身上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而多样,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毒液是用来捕猎的,另一些动物则用来作为寄生或与同种类的其他动物进行竞争的工具。
■ 懒猴是唯一的带毒液的灵长类动物。
02
双重危险
但也存在同时拥有毒液和毒物的动物。
珍妮博士解释说:“眼镜蛇在捕食动物时,会先咬猎物,释放毒液,这样吃猎物的时候,猎物就会处于麻醉的状态。它也会喷射毒液,如果毒液进入人的眼睛,会导致剧烈疼痛或者致盲。此时,毒液几乎等同于毒物,它是通过吸收而不是通过伤口进入血液。”
蓝圈鱿鱼也是兼具毒液和毒物作用的高手。头足纲动物的这种致命性质,来自于河豚毒素,这是一种从寄生在动物身体不同部位(包括毒液分泌腺)细菌上产生的毒药。
■ 蓝圈鱿鱼是兼具毒液和毒物作用的高手。头足纲动物的这种致命性质,来自于河豚毒素,这是一种从寄生在动物身体不同部位(包括毒液分泌腺)细菌上产生的毒药。
“你有时会发现溺死的绿色海龟漂浮在海草上,正是因为海龟突然吃了一只有毒的小鱿鱼,小鱿鱼释放的毒性物质麻痹了海龟。”珍妮博士说。
河豚毒素既可以作为毒物又可以作为毒液。诸如海龟这样的捕食者吃了鱿鱼,鱿鱼的毒性物质就会通过口腔和食道进入吃食者的血液,那就是毒药;反过来,如果被鱿鱼咬了,鱿鱼的毒液就会通过伤口注入。
动物自然产生的毒液并没有那么强大,但是从细菌产生的河豚毒素会阻碍神经冲动传导至肌肉,造成横膈膜麻痹,从而导致窒息。
■ 三角蟹珠。它常常埋伏在草丛或花朵背后,有蜜蜂或其他昆虫前来,它会突袭叮咬,注射毒液,然后取食昆虫的汁液。
03
疼痛并不意味着致命
并不是所有的毒液动物和毒物对人类都是致命的。毒素注入会让人感到疼痛,是因为被注入者的身体中有物质发生抵抗行为。
被子弹蚂蚁咬伤被认为是昆虫里最疼的。疼痛可以持续24小时,但是被咬的人并不会受到伤害。
蜜蜂和黄蜂叮人也会让人不舒服,但是大部分时候并不会致命,除非发生了过敏性休克—一种对于毒药的极端过敏反应。
同样,如果毒素被吸收的话,一些毒药会促成肿大、恶心或其他不舒服的副作用。
■ 有些蜘蛛咬人可能很疼,但是却不会对人造成实际的伤害。比如胡须蛛。
毒性抵抗
一些动物经常处于毒液和毒物的危险当中,不得不发展出全方位的抵抗策略。
猫鼬主要食物是昆虫,但它们还同时喜食蜥蜴、蛇和蜘蛛,这些动物都具有相当的毒性,猫鼬就必须想办法抵挡一些有毒动物的叮咬。猫鼬是獴科家族的一员,这些家族的许多成员都进化出了对抗毒液的方法。这意味着它们能在毒液四溢的情况下自由地捕猎而毫无危险。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让化学物质在整个机体运转的接收器官。毒液发挥作用是通过将自身与这些接收器官连接起来,阻挠重要的神经冲动回路,正是这些回路让身体能正常地发挥功能,比如,神经肌肉的交流。
■ 有些蜘蛛咬人可能很疼,但是却不会对人造成实际的伤害。比如绿色跳蛛。
动物发展出来的毒液抵抗策略已经进化成为能阻止接受器官与毒性物质进行关联。其结果是,动物受到的毒液干扰很小,或者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完全理解四种哺乳动物的毒液抵抗策略,分别是猫鼬、密獾、刺猬和豪猪,以及一些种类的蛇。
金色毒蛙是地球上最具有毒性的动物之一,几乎可以使世界上所有动物致命。它们的皮肤上有一种强有力的毒药,能阻碍神经冲动,进而导致肌肉无力。这种蛙的唯一捕猎者是一种名为Liophis Epinephelus的蛇,这种蛇就具有抵抗此种剧毒的能力。
■ 内陆大班蛇。毒蛇王国中毒性最大的蛇。它的毒液分子是从一个名叫尿钠排泄缩氨酸的蛋白质家族进化而来,在蛇类、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中,这些缩氨酸的作用是使心脏周围的肌肉松弛。
04
五种令人吃惊的有毒动物
有毒物质被大量的动物用来作为攻击或防御的工具,也包括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用途。
象鼩
象鼩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长得很像鼹鼠,有时还会被错认为老鼠。但是和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一些象鼩是带有毒液的,其中的一种叫做美国短尾象鼩(Blarina Brevicauda)。
毒液是从象鼩身上的不同部位生产出来的,包括脊柱、蜇针或爪子。
与其他带毒液的动物的牙齿不同——它们一般是空的,象鼩的牙齿两边带有凹槽,作为毒液传递的通道。
象鼩主要是运用毒液来捕猎昆虫,让那些小虫子和虫卵无法动弹。在这样的情况下,毒液同时也是一种保护机制。象鼩用毒液使被捕获的动物瘫痪,再把它们存在洞穴之中。毕竟,麻醉动物的方式比杀死猎物的方式,更能让猎物保持新鲜。
象鼩每天会吃至少相当于自己体重重量的食物。如果没有储存食物的能力,象鼩这样的哺乳动物就难以生存,尤其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
■ 象鼩主要是运用毒液来捕猎昆虫,让那些小虫子和虫卵无法动弹。
蚊子
雌性蚊子通过针管般的口针来吸人血,之后会在人的皮肤上形成一个红色包状凸起,就像被咬了一口一样。
蚊子穿透皮肤,寻找血管,然后将唾液注入刺穿的伤口。由于唾液中含有抗凝剂,蚊子的唾液会阻止伤口闭合,从而让蚊子喝到血液。
作为一种可注射的替代品,蚊子的唾液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毒液。
然而,人皮肤上起的红包并非是毒液造成的,而是人类身体自身的抵抗反应。为了对抗蚊子的唾液,人的身体产生组织胺以使受感染区域的血管膨胀,形成一个凸起。
蚊子的毒液并不十分危险,但是蚊子所携带的疾病却可能使人致命。疟疾每年会导致60万人丧命,黄热病则每年会导致1.2万人的死亡。蚊子还携带有登革热、日本脑炎等其他疾病。
■ 左图为天鹅绒蚂蚁。实际上它们并不是蚂蚁,而是一种脱掉了翅膀的雌性黄蜂。虽然没有翅膀,但依然拥有黄蜂们足以令人致命的武器—有毒的蜂刺;右图为子弹蚂蚁。被子弹蚂蚁所咬后带来的疼痛据说位列昆虫之刺的首位,且此种疼痛将会持续12~24小时,但是对人却没有什么伤害。
懒猴
懒猴是唯一的带毒液的灵长类动物。它们因为举起手臂“享受”被人挠痒痒的可爱画面而在互联网上受到热捧。然而,这其实是懒猴的一个防御性动作。灵长类动物举起手臂,这样可以让它们位于手臂下的腺体更容易进入毒素分泌状态,当它们咬其他动物的时候就能让毒素混合进唾液中。
不幸的是,懒猴常常被非法交易,作为新奇的宠物销往世界各地。为了避免懒猴咬伤人类从而导致人过敏或死亡,交易人常常拔掉懒猴的牙齿,很多懒猴在此过程中因失血过多或者因细菌感染而死。
懒猴的另一项特别的功能是保护色。懒猴皮毛上类似眼镜蛇的保护色,可帮助它们不受捕猎者的袭击。
■ 懒猴举起手臂“享受”被人挠痒痒的动作看起来很可爱,但这其实是它的一个防御性动作,好让位于手臂下的腺体更容易进入毒素分泌状态。
芋螺
芋螺是一类掠食性海螺的总称。这类软体动物拥有大小不同的彩色外壳,主要以海中的幼虫为生,也有些已经进化到以鱼为主食。
它们的优雅外形掩盖了凶猛的捕猎本性和娴熟的捕猎技巧。芋螺拥有长针一般的舌齿,可以将毒液注射到猎物的体内。舌齿伸出来的时候像一把鱼叉,直刺入猎物身体。有的舌齿甚至有向后伸的倒刺。
芋螺的毒液是一种能使动物麻醉的有毒混合物。其中一种名为杀手芋螺(Conus Geographu)的则是先将毒液喷射到水中,毒液通过鳃部被猎物吸收,导致猎物失去控制,进入一种突然的麻痹状态。之后,杀手芋螺用嘴吞食猎物,猎物才挣扎一两秒就被整个吞入腹中。
捕猎鱼类的杀手芋螺的毒液足以使人类致命,使得这种看起来温文尔雅的软体动物成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
■ 芋螺拥有长针一般的舌齿,可以将毒液注射到猎物的体内。舌齿伸出来的时候像一把鱼叉,直刺入猎物身体。
鸭嘴兽
鸭嘴兽是世界上仅有的五种产蛋的哺乳动物之一,被称为单孔目动物。所有单孔目动物都是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独有物种。
鸭嘴兽拥有许多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征。大大的鸟嘴,船桨一样的尾巴,带脚蹼的脚趾和带皮毛的身体,看起来甚是憨态可掬,但它释放的毒液确会导致疼痛,主要用来针对其他的同类。
雄性鸭嘴兽的腿后跟长有可喷射毒液的器官,用来驱赶其他的雄性鸭嘴兽,以保持自己的领地。毒液的生产是季节性的,通常出现在交配的季节。
人在被鸭嘴兽的毒液攻击之后,会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虽然并不会致命,但是却也无法用传统的麻醉药诸如吗啡来止痛。
■ 雄性鸭嘴兽的腿后跟长有可喷射毒液的器官。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8年03期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