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金点子”点亮北京文化园区,高校师生助力首都文化绽放“京”彩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王远征 编辑 缪晨霞
2023-07-05 13:55
即日起至10月底,近30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在京高校的师生将通过不同的活动“进驻”文化园区。

7月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E9区创新工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打卡者”——来自北大、清华等7所知名高校的师生。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网信办主办,市文资中心、新京报社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园区行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即日起至10月底,近30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在京高校的师生将通过不同的活动“进驻”文化园区。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在致辞中提到,北京是一座有着 3000 多年建城史、870 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创新创意朝气蓬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达11%,稳居全国首位,连续7年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保持第一。同时,北京有92所高校、近百万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北京高校广大师生是首都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希望通过园区行活动,为园区提供精心指导、精准服务,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增强园区创新发展活力。

7月5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园区行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网信办主办,市文资中心、新京报社承办。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育、文化强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此前正式推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通过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六大机制,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今天启动的园区行活动即是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团”将率“小助教”进园区开展调研

高校教师们定期走进园区,为园区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学生们也变成“园区体验官”,利用专业所学,在园区提供的相关岗位进行实践……未来,一项项丰富的活动将让高校师生可以沉浸感受文化园区。

记者获悉,“‘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园区行活动将组织“园区导师团”“园区小助教”深入文化园区。

其中,“园区导师团”由10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文化产业方向的专家学者组成,导师们将定期到园区进行调研指导,为文化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10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方向的专家学者组成了“园区导师团”。活动现场,主办方给导师团代表颁发聘书。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世界上所有这类园区一样,走过了一个从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功能拓展,到特色街区的发展过程,在这其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有很多案例值得总结和提炼。”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是此次园区行的导师之一,他认为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高校相关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邀请教授们作指导,学生们来体验,让高校与园区互补互动,在互补和互动中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一方面用实践验证理论与政策的可行性,一方面用理论和模式推动实践的良性发展,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另外,活动还将为导师们配备50位“园区小助教”,小助教将在导师带领下,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到园区进行专题调研或在园区提供的相关岗位进行实践,围绕园区转型升级、产业链建设、文化空间建设、公共服务优化、品牌传播等领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形成研究成果。今年10月底,“园区小助教”将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研究报告。


7月5日,学生们在E9区创新工场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了解园区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我对文化创意很感兴趣。北京有很多文化产业园,资源很丰富,希望借这次机会可以去一线实地感受文化创意是如何实现的。我自己的专业方向是国际传播,也想看看文化创意如何跟国际传播相结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陈晨对园区行充满了期待。

陈晨告诉记者,自己来北京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机会进入很多文化园区,“像著名的798园区,有很多艺术展览也有很多青年活动,我平时很喜欢看展览的。还有隆福寺文创园,这是一个以古寺命名、以数百年来几经繁华的商业街区为依托发展的新时代文化产业园,也值得去看。”

“E9区创新工场不仅仅是网红打卡区。”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专业研一学生师璇表示,查资料发现这里还和自己从小喝的三元牛奶有关系,这瞬间让她对园区有了亲近感,也有了想要深入了解的兴趣,“我研究的课题与园区行活动也有关系——大学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其中,城市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E9并不是简单的产业转型,它背后代表着北京对于文化产业园发展的重视,融入了文化科技融合的最新产业方向,我也期待走进园区实地调研,然后结合我的研究方向了解更多内容。”

人们还能在北京97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里做什么?园区如何设计才能让更多游客在这里找灵感、看艺术?园区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借助高校师生的力量,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获得更多选择。


“园区体验官”们探访入驻E9区创新工场的科技企业。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渴望在园区收获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为了让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园区的文化体验和传播活动,园区行还特别设置了“园区体验官”,邀请首都高校学生成为园区体验官,以参与最美园区主题日、最美园区体验季等方式,到园区沉浸式感受文化产业园区的独特魅力,用实际行动助力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由乳品厂改造而来、引进了众多独角兽企业、园区企业鲸世科技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山海中轴让人倍感震撼……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曹宸源是一名“园区体验官”,她早就在社交媒体中“认识”了E9区创新工场,但这是她第一次真正走进园区。“对我来说E9很有吸引力,它的很多文化产品我都很感兴趣。同时作为大学生,我也很想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吸收更多的创新观念,积累见识、积累社会经验。”

7月5日,“园区体验官”们在E9区创新工场沉浸式体验文化产品。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曹宸源告诉记者,十分期待和园区的“近距离”接触,“它是如何从废弃工厂转型成为创意园区的、各种产品如何推陈出新的,这些都让我很期待园区行的活动。”对于英语专业的曹宸源而言,虽然活动对自己的专业课程没有直接帮助,但对于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园区体验官”在E9区创新工场的标志性景观“创新号”列车前拍照打卡。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首批体验官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7所高校的220名学生组成。其中,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计划组织7场,涉及所有参与园区。

同时,为吸引更多大学生走进文化园区,此次活动还精心设置了园区体验官配套活动。园区体验官可通过完成最美园区打卡、最美园区寄语、我为园区献一策等活动获得印章,最终通过综合评定,确定相关奖项。每名参与园区行活动的师生都将获得园区护照一本,作为参与活动情况的记录。同时在园区体验季活动期间,园区体验官可凭园区护照免费或优惠体验园区相关活动。

参与园区行活动的师生都将获得园区护照一本,记录参与活动的情况。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许多学生向记者表达了在园区行活动中获得不一样的经历和成长的希望。

北京印刷学院2020级传播学(国际出版方向)学生成菲告诉记者,最期待的是能够走进学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我们学校要办成‘研学产销’一体的产业园,打造出版全产业链的基地,我很想去看看。而且园区行活动还能给我们提供实习岗位。”已经大三的成菲表示,自己已经看好了学校产业园活动策划的实习岗位,想要在这个暑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想走进北京更多产业园,培养自己的调研能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2021级博士生廖懿琪说道,走出校园、走进园区,通过这样的社会窗口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学生们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对园区的寄语。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七大园区为“园区小助教”“园区体验官”提供百余个实践岗位

北京文化创意园区众多,仅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就有97家。此次参与园区行活动的园区共7家,分别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798艺术区、中关村软件园、E9区创新工场、隆福寺文创园、首创郎园Station和北京印刷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

记者了解到,七大文化园区各具特色。比如,中关村软件园科技范儿十足,集聚了联想(全球)总部、百度、腾讯(北京)总部、新浪总部、滴滴总部、科大讯飞(北京)总部等70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798艺术区是世界十大艺术园区之一,也是国内排名第一的艺术园区。截至目前,798艺术区入驻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及文化创意类企业,占比高达78.65%,涵盖国际国内知名画廊、美术馆、艺术中心、艺术书店、艺术设计、艺术服务机构等,拥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工作室百余个。

E9区创新工场是北京城市更新拓展文化空间的代表项目。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50家,其中文化科技类企业占比超过88%。园区通过老旧厂房改造拓展多样化文化休闲空间,为入园企业员工和周边市民打造“10分钟文化休闲体验圈”。

活动当天,七大园区也获颁“‘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园区行园区实践基地。作为实践基地,七大园区将为“园区小助教”“园区体验官”提供百余个实践岗位。


七大园区获颁“‘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园区行园区实践基地,它们分别是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798艺术区、中关村软件园、E9区创新工场、隆福寺文创园、首创郎园Station和北京印刷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比如,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提供了活动策划、视觉设计、展览执行等岗位,首创郎园提供了平面设计、新媒体运营、活动宣推等岗位,798园区也在画廊周项目部、品牌媒体部等提供了多个实习生岗位,E9区创新工场提供了品牌宣传和战略发展相关实习岗位。

“我们园区的定位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也一直在‘产学研’上努力打造自己的平台体系,这个‘学’就是跟高校合作。”E9区创新工场总经理朱超英告诉记者,园区自成立以来就跟众多高校有过合作,园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都是人,“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需要大学生们不断给园区发展赋能。同时,作为北京的文化产业园,我们也有责任为大学生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3园区行活动启动现场。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摄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远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2023园区行等你来

相关推荐
园区行活动开启,北京交大新生走进石榴中心园区领略“双创”魅力
教育
北京联合大学师生走进双益发国际文创园,“解锁”演艺新产业
教育
担好首善之区的文化重任
北京
2025校歌会揭晓仪式隆重举行
北京
纪念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首都高校学子用艺术诠释家国情怀
教育
【我们的援藏答卷】雪域高原镌刻首善答卷——北京第十批援藏团队工作纪实
新京号
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启动,33所高校参与
教育
凝聚融汇奋进力量 奏响大兴发展强音——大兴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展现新气象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