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张旭院士:外科学正在向远程外科、智能外科发展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3-07-01 20:02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7月1日,在第10届航天泌尿外科年会暨微创泌尿男科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旭介绍了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远程手术技术研究进展,他表示,外科学发展正在向远程外科、智能外科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由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演变为后腹腔手术、单孔后腹腔手术。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3D高清视野、7个自由度、突破人手极限等特点,推动了微创手术进一步发展。

“机器人手术平台离不开微创外科、人工智能、物联网、通讯技术、材料学、自动化技术、超算技术的支持。远程外科可以突破空间对外科手术的限制,智能外科赋予外科医生超强大脑引擎。”张旭指出,目前,远程外科推广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如虚拟非物理网络专线的稳定性问题;数据传输延迟、丢包等信息流扰动问题;手术机器人的适应化改进问题;远程手术的伦理及责任归属问题以及远程手术的卫生经济学问题等。

为此,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我们发现,信息流传输延迟问题的解决策略为远程通讯线路设置1+1或1+n冗余备份,优化数据流压缩/解压缩策略,利用深度学习高效还原图像。遇到弱网情况,网络带宽缩窄,通过降低图像清晰度压缩流量,可有效减少延迟发生。”张旭表示,在远程手术系统的稳健性研究方面,网络攻击模拟及不确定扰动,使总传输量突增,在现行带宽下,对数据流传输无明显延迟等影响,体现出远程系统良好的稳健性。

此外,在远程手术的研究中,共6名高年资医生参加测评,NASA-TLX任务负荷指数表显示,与本地手术相比,远程手术未见明显任务负荷的增加,与本地手术相比,远程手术未对手术操作、机器人稳定性等造成显著影响。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天坛医院成立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
北京
脑机接口技术会让人脑无所不能吗?专访北京脑所所长罗敏敏
北京
北京邀约全球人才“聚北京·创未来”
北京
聚焦两会 | 聚热点、话民生、谋发展——听北大医学代表委员两会声音
新京号
中央区域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进展答记者问
第一看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拓展更多“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
新京号
北京大学多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新京号
多名院士探讨“AI4S”:AI将改变未来科研范式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