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万名,缴获各类毒品21.9吨,查处吸毒人员19.7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8.6%、24.3%、18.7%和39.7%。总体看,在疫情防控、高压打击整治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全国毒情形势整体向好、持续改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下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
全国毒品滥用规模缩小,吸毒人员同比下降24.3%
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现有吸毒人员112.4万名,同比下降24.3%,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8‰,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员379万名,同比上升11.4%;新发现吸毒人员71万名,同比下降41.7%。现有吸毒人数连续5年下降,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连续10年上升,毒品滥用治理成效持续显现。
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海洛因41.6万名、冰毒58.8万名、氯胺酮3.2万名,同比分别下降 25.2%、25.8%、14.7%。据各地开展城市污水中毒品成分监测结果显示,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3类滥用人数较多的常见毒品消费量普遍大幅下降。
受毒品供应大幅降低影响,国内常见毒品价格居高不下,毒品买不到、吸不起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吸毒人员为缓解毒瘾,转而寻求其他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物质进行替代滥用,或交叉滥用非惯用毒品以满足毒瘾。全年查处滥用曲马多、二氯西泮等麻精药品和氟胺酮、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人数增多。
吸毒人员滥用毒品替代物质后,易导致精神异常、出现幻觉或者狂躁症状,存在肇事肇祸风险。不法分子利用迷药类精神药品制成“迷奸水”“听话水”,实施强奸、猥亵等犯罪活动。多地还出现青少年群体滥用“笑气”等未列管物质情况,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毒品主要来自境外,以“金三角”为主
报告指出,中国毒品主要来自境外,国内地下制造毒品市场占比极小。全年共缴获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3类毒品11.7吨,同比下降32%,其中来自境外10.9吨、来自国内渠道0.8吨,分占缴获毒品总量的92.3%和6.7%。
“金三角”地区仍是我国最主要毒源地。公安机关全年缴获海洛因1.3吨,同比下降 27.6%,其中来自“金三角”地区1.29吨、“金新月”地区15.8千克,分占缴获总量的98.8%和1.2%。缴获冰毒9.1吨,同比下降39.3%,其中来自“金三角”地区8.4吨,占缴获总量的92.1%。
境外输入氯胺酮和可卡因较多。全年缴获氯胺酮1.3吨,同比上升185%,主要来自柬埔寨和泰国,经我国东南沿海向港台地区中转;全年缴获可卡因176.6千克,同比下降 74.4%,主要从南美地区海运走私至我国沿海地区中转分销,以大宗案件为主;境外输入大麻多来自北美地区。全年缴获境外大麻200.6千克,同比减少35.1%,主要来自北美地区,多通过国际邮包少量、多次、分散入境,涉及我国多个省份。
国内毒品制造活动继续萎缩。全国公安机关通过持续推进“除冰肃毒”专项行动和重点地区突出毒品问题整治工作,创新完善全链条打击模式,国内规模性制毒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共缴获毒品656千克,同比下降12.4%,制毒活动在部分省份零星散发,呈现出选址隐蔽、规模小型、分段加工、多点合成等“零、小、散”特点。
国内制毒物品流失不断减少。全国公安机关通过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推进制毒物品清理整顿,强化流失堵截倒查工作,国内制毒物品流失得到有效防控。全国破获制毒物品案件287起,同比上升24.8%,缴获各类制毒物品660.2吨,同比下降48.5%。不法分子为逃避法律监管、规避打击,不断研发改进制毒工艺,寻求更多种类非列管化学品用于制毒。
跨区域贩毒活动减少,贩毒渠道以陆路为主
报告指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件2.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万名,缴毒10吨,同比分别下降29.9%、31.7%和29.3%。受疫情防控、边境封控等诸多限制和全国禁毒部门开展“清源断流”专项行动打击堵截影响,毒品走私贩运活动大幅减少,贩毒分子不断改变运毒通道、藏毒手法、贩卖方式,多采用受疫情影响小、被查获风险低的贩毒模式。
目前贩毒渠道以陆路为主,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陆路贩毒案件2万起,缴获毒品7吨,同比下降28.1%和49.3%,分别占总数的74.1%和68.6%。破获邮路贩毒案件2103起,缴获毒品1.5吨,同比下降43.8%和57.1%,分别占总数的7.8%和14.3%。海上走私大宗毒品问题突出,共缴获毒品1.1吨,占比0.8%。
疫情防控带来跨境跨区域活动受限,外籍人员在华贩毒及国内跨省域贩毒活动数量减少。全年共抓获外籍贩毒嫌疑人141名,同比下降47%;破获跨省域贩毒案件4543起,同比下降34.7%;抓获外流贩毒人员6626名,同比下降30.7%。
全年共破获涉互联网贩毒案件2761起,缴获毒品1.2吨,缴毒数量同比增长119%。在疫情防控条件下,不法分子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进行勾连,利用大众网络平台发布涉毒信息,使用小众社交软件组群通联,联络中使用隐语、暗语,聊天记录“阅后即焚”,交易资金采用虚拟货币、游戏币在线支付;交货采取雇佣专业运毒组织、物流货车代送,或通过邮包寄递、同城快递、“埋雷”等方式寄送,交易两头不见人。
毒品价格持续飙升。受供给量大幅减少、毒品销售贩运流通渠道一定程度受阻等影响,3类滥用人数较多的常见毒品全国零售平均价较上年大幅上升,海洛因1261.1元/克,同比上升31.6%,冰毒晶体1207元/克,同比上升37%,氯胺酮794元/克,同比上升67.7%。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