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官手记:高温下“搬砖”的滋味
最近几天,北京持续炎热,今天(6月16日)更是升级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烧烤”模式之下,仍有一群劳动者们在岗位上坚守着。
这期《城市体验官》,我来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标之一的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施工现场,和工人们一起,为副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首都博物馆东馆又名大运河博物馆,今年是其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整体工程预计在6月底基本完工、9月底竣工,今年年底将正式对公众开放。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精装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室外小市政及绿化等施工。
来到大运河博物馆三层一侧,工人师傅正在进行地暖安装工作。作为第一天上工的“小白”,我只能搭把手帮师傅用卡扣固定管线。虽然工作看似简单重复,但需要频繁蹲起,没干多久,我就感觉到累了,衣服开始被汗水浸湿。本以为在室内会相对凉爽一些,但实际并非如此,由于部分施工区域密不通风,反而更加闷热。能清楚地看到,带我的周师傅脸上的汗珠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室外工作就更是热字当头,上午9点左右,户外温度已达32℃,光在外面走就感觉非常燥热。此时,大运河博物馆外南侧有不少工人师傅在进行小市政及绿化施工,我就过去帮忙铺设防尘网、跟师傅们一起种树。烈日当头,工作起来明显觉得浑身无力,时不时就得喝口水。而这会儿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很难想象气温高达40℃左右时他们会有多煎熬。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高温天气,室外工人的施工时间有所调整,清晨开工到上午10点左右收工,下午四五点再开工,直到晚上,这样可以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工地现场还为工人们准备了十滴水、绿豆汤、白开水等防暑降温物品。
拍摄那天,我从早上6点多一直忙到10点多,这4个小时的时间,已是汗流浃背,腰也直不起来。但我只是做了一些辅助性工作,体验时间也仅仅是一上午,辛苦程度远不及工人师傅们之万一,他们要面对的是日复一日的劳动,无论酷暑严寒。
未来,如果大家有机会来到这座博物馆参观,请不要忘记,它的背后曾有这样一群工人师傅们默默付出过。
其实,除了建筑工人,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高温工作者,交警、消防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他们不惧“烤”验,即使夏日炎炎,依然坚守岗位,用汗水“守护”这座城市,维系着它的正常运行。
向所有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劳动者们致敬!因为有了你们,才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景如月 周博华 李欣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