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三部门拟定: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自杀影响恶劣的应提起公诉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陈静
2023-06-09 20:36
《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网络侮辱、诽谤行为,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首先明确,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了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

 

《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法惩治网络诽谤、网络侮辱行为。在信息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在信息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恶毒攻击、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

 

网络服务提供者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规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的;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实施侮辱、诽谤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应当提起公诉。《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网络侮辱、诽谤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引发大量低俗、恶意评论,严重破坏网络秩序,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侮辱、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多次散布诽谤、侮辱信息,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大量散布诽谤、侮辱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网络侮辱、诽谤犯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立案。针对相关网暴信息传播范围广、危害大、影响难消除的现实情况,要依法及时向社会发布案件进展信息,澄清事实真相,有效消除不良影响。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缅北明家犯罪集团39人被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披露办案详情
第一看点
新闻多一度丨微信群对骂被罚款,在群里辱骂他人或要负这些法律责任
时事
公安部: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暴力案件3500余起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机动车检测站猫儿腻;“英国版盖茨”海难失踪引发猜测
时事
巴黎奥运会已开幕,这些网络行为不可取
新京号
3起涉教师谣言案例曝光,公安机关将依法打击
教育
公安部网安局公布3起涉教师谣言典型案例
时事
专家解读网暴新规:首次界定法律概念,给受害者维权带来利好
时事
最高法首次发布案例:初中生反击15名霸凌者被认定正当防卫
第一看点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让网暴者无处遁形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