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丨6月9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2023-06-09 07:02

订阅
【疾病防控】
老花眼突然变好 警惕白内障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科吴晓航、王琦玮、曹乾忠医生提醒,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大家应当警惕白内障,并及时就医:
视力变化: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逐渐加重的视物模糊,多年不变的近视度数加深,或改变镜片度数也无法提高视力。老花镜度数的变化:当发现老花镜度数减少或者不用戴老花镜都能看清近处时,很可能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眩光和重影:晚上看灯时,发现灯光都带一条“尾巴”,或者有一圈红晕;单眼看东西时,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甚至多个。
【健康提醒】
自行灌肠缓解便秘 存较大风险
“健康浙江”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灌肠并不适用于所有原因导致的便秘,它通常只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而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并没有太大帮助。
灌肠是一种医疗行为,自行灌肠蕴藏着很多风险。灌肠的手法或操作不当,可能给肛门造成局部的损伤,灌肠液可能会污染到尿道或者阴道进而造成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穿孔等并发症。灌入的液体过量,被肠道吸收可能还会引起心力衰竭、电解质失衡等。灌肠最好不要自己操作,如果真有需要,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科学饮食】
防“三高”不吃肉 观念过于片面
“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指出,“三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不少人认为预防“三高”不能吃油,甚至不能吃肉,这种认识过于片面。
适量吃油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酸,促进人体吸收维生素等有益物质,还能预防胆结石。即便是节食减肥的人群,每天也需要至少摄入20克膳食脂肪。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不仅是细胞构成的要素,也是身体能量的来源之一。每天要吃一个鸡蛋,即便是高脂血症患者,也可以适当摄入胆固醇。
【生活新知】
药片嚼碎吃 影响药效且有风险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指出,药片嚼碎不仅影响药效,还潜藏着健康风险。
药片的设计是有意义的,药片的结构可以保证药片到达合适的地方后受控制地慢慢释放,被身体慢慢吸收。咀嚼药片会破坏药片的结构,使药物不能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合适的位置被合适地吸收,有三方面危害: 一是使得过量药物在短时间内被释放,造成药物中毒或者不良反应。二是胃酸会破坏一部分药物的活性,使得某些药物失去应有效力。三是会损伤胃部。
【医学探索】
吸烟、超重等是腰痛重要因素
《柳叶刀-风湿病学》发表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腰痛患者数量约6.19亿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8.43亿人饱受腰痛困扰。
腰痛相关残障负担中,近2/5是由职业因素、吸烟和超重所导致的,具体而言,22.0%的腰痛相关残障负担归因于职业因素,这一影响在中青年(15~49岁)男性中最明显;12.5%的腰痛相关残障负担归因于吸烟,对中老年(50~69岁)男性的影响最明显;11.5%腰痛相关残障负担归因于体重超重,对中老年(50~69岁)女性的影响最明显。研究团队指出,由于腰痛治疗选择一直较为有限,持续增长的腰痛负担值得引起重视。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整理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旭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