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冰洋或比预期提前出现“无冰之夏”
新华社
2023-06-07 18:18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然而,一支国际研究团队6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期刊发表论文,认为“无冰之夏”可能提前至本世纪30年代出现,因此提醒有关方面早做准备。


2014年7月2日,一群海鸟在北冰洋海域浮冰上空飞过。新华社记者戴天放摄


这支团队由韩国、加拿大和德国研究人员组成,利用卫星数据研究了北极地区1979年至2019年海冰覆盖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预测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程度下海冰面积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无论温室气体排放程度如何,北冰洋最早将于2030年至2050年间出现第一个没有海冰的9月。在高排放情境下,预计本世纪晚些时候,北极地区将在初夏时分就已无海冰。


科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北冰洋被冰覆盖的面积不足7%、即100万平方公里,即可视为“无冰”。


一般而言,北冰洋冰量每年夏季开始后减少,9月中旬达到最小值。近年来,北极夏季海冰面积迅速缩小,这是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最明显信号之一。大部分专家认为,北冰洋海域将在本世纪某个年份的夏末出现无冰现象,但就具体年份存在争议。


这是2014年7月1日在北冰洋海域拍摄的一处冰川。新华社记者戴天放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即第六次评估报告预测,在温室气体保持中等排放或高排放的情境下,预计北极海冰面积在本世纪中叶前后至少出现一次无冰情况,2081年至2100年间9月无冰将成为常态;如果温室气体能够保持低排放,北极地区本世纪不会出现“无冰之夏”。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最新研究强调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地区的深远影响,显示为北极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季节性无冰早做规划、尽早适应的重要性。


论文作者之一、德国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教授迪尔克·诺茨告诉法新社:“现在将北极地区夏季海冰作为景观和栖息地来保护,为时已晚。这将是我们的气候系统因温室气体排放而失去的首个主要组成部分。”


2008年8月28日,在格陵兰岛西海岸,一条船在融化的海冰中航行。新华社/法新


法新社援引研究人员的话报道,北极海冰融化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不过,北极地区变暖可能加速格陵兰岛冰原融化。这些冰原由截留在陆地的淡水冰组成,一旦完全融化,水量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6米。另外,海冰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随着海冰融化,地球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北极将加速变暖,进而“影响人类社会和全球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与19世纪后期相比,北极和南极地区目前平均气温已上升3摄氏度,升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北极2012年海冰面积创最低纪录,仅有340万平方公里,2020年和2019年海冰面积也处于历史低位。(王鑫方)


编辑 陈艳婷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小城看中国⑥ | 石家庄鹿泉:打造文旅标杆,智绘山水新卷
时事
冬有温室夏有雪!石家庄鹿泉打造文旅新标杆
新京号
未录取学生收到校长来信,拒绝也可以充满温情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新闻多一度 | 本周日入伏 “三伏天”如何科学养生?
时事
北京遭遇暴雨 银行业金融机构护航首都金融安全
财经
广东的这个夏天,向蚊子“开战”
时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孤岛引路——1941年前后侯仁之的秘密抗战
新京号
六月影讯推荐 |多部国内外影片定档端午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觉醒年代》致敬先驱
娱乐
开物成务,大咖品读《鸿蒙开物:终端操作系统破晓之路》
企业资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