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劳动教育理念入试题、加大科学思维等能力考查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3-06-07 13:40
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6月7日中午,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首场语文科目考试结束,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据悉,试题中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同时加大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等。

爱国情怀、劳动教育理念入试题

据悉,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试题评析中指出,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记者了解到,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中选择的素材体现了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理念,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

例如,全国甲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当代作家曹多勇的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既反映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强调科学素养,试题加大科学思维等能力考查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表示,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作其他过多限制要求,为考生预留了思考空间。试题材料非常简洁,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指出,科学不只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集合,也表现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语文中包含科学的要素,试题也多有体现。

例如,通过文质兼美的科普文章激发考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在思辨性文章阅读中考查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在科学类论文、论著阅读中考查梳理探究、归纳概括、假设验证等思维方法,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此外,全国甲、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分别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和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深时之旅》,旨在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前者生动形象地介绍植物之间如何使用特定的“语言”沟通,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后者则呈现了人类栖居的大地之下以“深时”计量的岩层、冰川、山脉的信息,试题设问既注重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激发青年学子的求知欲,也引导他们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观念。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跨越高考 规划未来

2023高考特别报道

相关推荐
国内作文命题开始与国际接轨
综合
北京3700考生赴“华约”联考
北京
教育部部长: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初中作业不超纲,高中作业不越界
教育
国办: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
时事
快乐考试 不让孩子被考试的战车绑架
教育
我们为什么会患上“数学恐惧症”
教育
中高考改革倒逼语文教学革新
教育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进”中考化学卷
综合
北京3700考生赴“华约”联考
时事
清华自主招生选拔 酸雨增塑剂进考题
综合
热门评论
现场
7天前
加油啊
有故事的小黄花
7天前
遥想当年我也是一份子呢,加油吧
A little
7天前
多方位培养人才的模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