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数说犀尊”在国博展出
6月5日,展厅第一单元仿制了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出土时的样子,上部展示了同时出土的其他文物(真品)。经过近一年的筹备,“数说犀尊”展览于5月3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6展厅对公众开放。
通过小孔可以观看内置的相应部位的放大的错金花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代表性文物。细致入微的写实主义造型风格、繁复华丽的云纹纹饰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情操;极尽工巧的错金银工艺、科学准确的合金比例与铸造技艺则处处展现着能工巧匠出神入化的超凡智慧。
圆形展厅通过多媒体技术介绍“纹饰之美”。展厅以一物一展的形式,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这件国宝级文物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等技术,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
国博使用的多样性文物智能采集三维扫描平台。最后一个展厅展示国博在推进智慧国博建设方面的探索。在展厅内再现文物采集、应用场景和数字运行平台,通过对人、物、环境的透彻感知,融合分析,实现智能管理,同时通过互动设备将数字展厅与“古代中国”展厅联动起来,使观众的视野从一个展览延伸到多个展览,体会到现代技术带给博物馆的无限可能。
现场体验手持3D扫描。
藏在犀尊腹中的龙首铜带钩(左二)等文物。
唐代的铜犀牛。
明代的雕龙犀角杯。
展厅入口准备了智慧导览,观众可以通过AR互动更好地了解犀尊。
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编辑 王子诚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