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2)发布:涉外立法继续取得突破
新京报 记者 罗艳 编辑 缪晨霞
2023-05-28 22:4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左海聪介绍,与上一年相比,2022年我国涉外法治工作具有四大特色。
新京报讯(记者罗艳)5月28日,《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报告系该校法学院和涉外法治研究院第二次以年度报告形式发布的中国涉外法治发展研究蓝皮书,总计共30余万字。
 
报告涉及宏观编、外交法治编、涉外经济法治编、涉外民商事法治编等内容,围绕“一带一路”法治、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法治、反制裁法治、涉外金融法治、国际私法、海商海事法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等共13个章节,分别撰写了大事记、综合分析、热点聚焦以及展望与建议。
 
报告梳理了2022年度涉外法治的重大进展,指出涉外立法继续取得突破。一是《对外关系法(草案)》和《外国国家豁免法(草案)》等重要涉外立法草案公布,修订了《反垄断法》和《对外贸易法》;二是颁布了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缔结条约管理办法》;三是施行了多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左海聪介绍,与上一年相比,2022年我国涉外法治工作具有四大特色。
 
首先,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统筹性加强。从二十大报告来看,将国家安全单列一个部分,将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一并阐述,将健全反干涉、反单边制裁、反“长臂管辖”机制作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
 
其次,全局性涉外法治工作成绩突出。从立法看,《缔结条约管理办法》使得我国条约的缔结更为规范和有序,也为我国实施国际条约提供了一定依据;《对外关系法(草案)》则意味着我国涉外法治领域的一部基本法呼之欲出。
 
第三,“三反”法治能力进一步提升。中美之间的竞争、制裁和反制裁日益激烈,2022年双方在制裁与反制裁、出口管制领域多次进行法律交锋。通过诸如此类的反干涉、反制裁、反长臂管辖实践,我国运用《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反分裂国家法》《出口管制法》《对外贸易法》及相关法规规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在全球法律事务中的引领作用继续加强。涉外执法方面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持续推进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兼顾安全体系的发展监督。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加强涉外法治的基础性工作,下一步我们要坚持正确方向,聚焦国家需求,着力从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在致辞中表示。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罗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luoyan@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市外办专场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AI耗电引发碳信用狂欢(碳报第153期)
财经
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巡回审判“首槌”落定
时事
中消协发布报告: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仍面临四方面突出问题
时事
北京首个企业合规师培训示范基地在科博会上揭牌
北京
2024年北京四中院新收行政案件1610件,同比增长46%
时事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成绩单:累计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北京
从“取舍”到“双赢”:中国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启示
财经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意见
新京号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意见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