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公交司机当“特殊乘客”,切身体验残障人士出行中的不便
新京报 记者 裴剑飞 王贵彬 编辑 刘茜贤
2023-05-21 13:49
真正便利残障人士出行,光有爱心远远不够,科学的方法同样必不可少。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以前确实没想到残障朋友出行会有这么多的困难,以后我们运营中肯定会格外注意,不仅要及时帮助,也要掌握科学方法。”

 

今天(5月21日)上午,在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七车队小马厂公交场站内,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活动”,公交司机师傅们腿上绑着哑铃,拄着拐杖,体验行动不便的乘客如何上下公交车,还有司机师傅用眼罩蒙上了双眼,颤颤巍巍地用手摸索着上车,感受视障人士在出行时的困难。


公交司机蒙上双眼,感受视障人士出行时的困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今天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助残日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了能更好地为残障人士提供公交出行服务,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七车队开展了 “倡导助残新风尚 开辟爱心新天地”——全国助残日主题宣传活动。

 

“让全社会都能够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更加关爱、关心残障人士,为他们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42路驾驶员刘黛娇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发扬扶残助残的良好传统风尚,增强扶残助残的社会责任感。”活动中,通过公交驾驶员当“乘客”,让他们切实体验特殊乘客的乘车需求,进一步完善出行服务举措。


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七车队的司乘人员与残障朋友进行交流。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参加体验的驾驶员通过换位体验,感受残障人士出行以及乘车过程中的不便,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特殊乘客。丰台区肢残人协会的张跃勇、贾素丽参与了活动,为公交驾驶员讲解了残疾朋友日常在公交出行中的痛点难点。他们觉得,在日常出行中能感受到北京公交在无障碍服务中作出的努力,无论是硬件的服务设备设施,还是司乘人员的服务意识,都能让残障人士的公交出行更加便利、顺畅。

 

但要真正便利残障人士出行,光有爱心远远不够,科学的方法同样必不可少。“不只是残障乘客,老年人群体也会遇到需要公交司机和乘务员帮助的情况,大家也都能主动伸出援手,但有时候还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帮扶。”张跃勇在交流中表示,比如有的残障人士习惯用拐杖出行,在上车时就会有一个将双拐交至一手,然后收起拐杖的动作,有时候市民和司乘人员非常热心,直接就伸手搀扶,但这样反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残障人士为公交司机讲解如何科学帮扶。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张跃勇建议,大家最好在帮助前要先问一下残障朋友是否需要帮助?以及需要怎样的帮助。如果盲目搀扶可能会导致拄拐杖的乘客重心不稳,更容易导致摔倒。另外,乘坐轮椅的乘客一般在下坡时也都习惯倒着走,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人从轮椅上跌落的情况。

 

对于两位残障人士分享的内容,参与活动的公交司乘人员也都感触颇深。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七车队安全队长张利也对驾驶员进行了安全宣传讲解,他提醒,不管是残障人士还是老年人群体,特点就是行动比较慢,这也要求驾驶员在进站、起步、停车等各项操作时都要更加规范,才能确保安全。


残障乘客体验公交车上的无障碍踏板。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今天的活动,让更多的驾驶员亲身体验了残障人士的出行困难,不仅让大家在服务中更有耐心和爱心,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七车队党支部副书记许丽表示,今后他们还将持续开展驾驶员的无障碍知识的培训教育,以及助残宣传活动。


公交司机介绍并示范车内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方法。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了解到,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讲解体验、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司售人员进行专题的无障碍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无障碍意识和服务技能,解决残障人士出行中的难题,传递北京公交人对社会残障人士的关心关爱。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贵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地铁“交哥”,每次上班前都要考过“科目一”
新京号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试运行开放,这座“无界公园”怎么逛?
北京
地铁“交哥”,每次上班前都要考过“科目一”
北京
蒙眼挑战、导盲犬“校友”见面,这场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
北京
热议民生话题、讲述履职初心,代表委员们都提到了这部电影
北京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2024年度先进慈善义工个人事迹展播
新京号
飞机“锁座”背后:加价售卖的座位,模糊的选座规则
时事
新闻8点见丨我国3个项目列入人类非遗;中方发布对美反制清单
时事
被抬上担架时我看着健身房天花板,要这样离开最喜欢的地方吗?
新京号
【民生实事暖民心】聚焦群众关切 办好民生实事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