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诗词世界里的慈母爱
荣成融媒
2023-05-14 19:12
进入荣成融媒阅读更多内容

 

在时光的长河中,母亲逐渐成为了一种名叫幸福的岁月,她的爱始终伴随着我们,穿越时空,抵达与我们心灵最近的地方。

 

今天,只想用最传统的诗词,表达我们最深的爱意。

 

愿往后的日子,所有的母亲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不急不缓,安然无恙!

 

深情无私慈母爱

 

文 | 曹珊珊

 

母亲,是一个最值得尊敬的称呼;母爱,是世间最纯洁最无私的爱。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母亲、讴歌母爱,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三岁孩童都会吟诵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中以明白晓畅的语言描述了临行缝衣这一生活化的场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吧。慈母无私的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流露出来,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母爱如春天的阳光,儿女像卑微的小草,试问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全诗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千百年来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了慈母的形象:“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诗中描述了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儿子归来让母亲惊喜万分,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爱、思念和期望。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儿子瘦了,仔细询问他一路上的艰辛,问长问短。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百感交集: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短短几行诗,以白描式的手法,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尽了母子间殷殷的骨肉之情。

 

 

清代女诗人倪瑞璿的《忆母》将母子深情写得更委婉深沉。“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诗中以第一人称将“我”对母亲的牵挂娓娓道来:我与您相距如此遥远,不知您最近过得如何,是否平安?我常常因思念您而暗暗流泪,却只怕您在思念女儿时流的眼泪更多!后两句因忆母而转出母之忆女,其情倍深,升华了诗意。诗人以心心相通的母女同忆来推进感情,用“思亲泪”和“思儿泪”作为对比,“思儿泪”比“思亲泪”更多,就足以说明母爱更为深沉。整首诗流畅自然,语短情长,在淳朴素淡中蕴含着至爱亲情,感人肺腑。

 

 

在古代,萱草花被视为“母亲花”。相传古时游子在远行前,会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母亲看着盛开的萱草花,能够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元代王冕《墨萱图·其一》就是借萱草来写母爱。“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南风吹拂下,萱草花静静吐露芬芳,她盛开得娇艳,却也盛开得孤寂。正如一位无私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奉献全部年华,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母爱,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品读这一首首饱含浓浓母爱的古诗词,仿佛看到一条延绵不断的母爱之河,穿越时空,迎面而来,让人的心灵也变得柔软和温暖起来。   


-END-

 

签审:王妮娟

 

审核:于怡萱

 

校对:于芳 王雨晨

 

编辑:邵楠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文中图片为资料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商场、首店首展集中上新,北京消费市场“瞄准”假日经济
消费
珍·古道尔,与动情的人类学
文化
2025怀柔长城马拉松暨扎耶德慈善跑智爱亲子跑举办
新京号
慈善义工观礼阅兵 传承精神为国增光
新京号
【会员风采】全桂云以爱育 “声”,助听障孩子破茧成蝶,书写成长奇迹
新京号
顺义再+1!第三批“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北京市建议人选
新京号
2025丰台区骑游大会:诚邀您共赴这场骑行之约,让慈善精神随车轮传递
新京号
致敬老兵 定格荣耀|老兵王杰的光影记忆
新京号
【荣归故里行 浓浓家乡情】刘红晋:山海间游子情牵 书香里文脉绵延
新京号
刘敏涛:“明镜”的战场在“客厅”丨塑造英雄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