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全球风暴潮、海啸预警系统今日正式上线运行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编辑 樊一婧
2023-05-12 16:44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今天(5月12日),记者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获悉,全球风暴潮、海啸预警系统于“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标志着我国海洋预报实现了“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


风暴潮、海啸灾害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灾害,西北太平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北印度洋沿岸以及大洋洲沿岸均遭受过严重的风暴潮灾害袭击,而海啸灾害仅在二十一世纪以来,已导致全球超过25万人死亡失踪。


例如,1970年11月,热带气旋“博拉”袭击了孟加拉国,风暴潮淹没了恒河三角洲的大量岛屿,造成至少超过30万人死亡,这是有记录以来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风暴潮灾害,也是当代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是当今第一贸易大国,而大宗商品运输90%依赖海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相关战略深入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海外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开展全球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已刻不容缓。


据了解,预报中心自主研发了基于六边形非结构网格的高分辨风暴潮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在全球近岸区域的网格分辨率为3km左右。预报中心还自主开发了全球风暴潮监测系统,可实时获取全球65个沿海国家300多个站点的潮位观测信息,实现了对全球风暴潮的实时监测。


预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球风暴潮监测预警系统自开发完成以来,针对2020“安攀”、2022“南玛都”等多次风暴潮过程发布了预报产品,例如“安攀”风暴潮预报,预报中心提前48小时预报最大风暴潮将达到500cm。据印度气象局报告,“安攀”最大风暴潮为4.6m,预报与实测吻合较好。预报中心同样基于完全自主技术建设的全球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具备定量响应全球海啸的预警能力。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通过融合自然资源部自建宽频地震台、中国地震局部分沿海地震台站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共享的实时数据,建立了全球海底强震实时监测和速报系统,海底强震震源基本参数分析确定平均监测延迟小于4分钟。


利用中国沿海验潮站和全球共享的浮标和水位站,预警中心可在震后30-40分钟确认和监测海啸事件的影响。上述海啸预警标准业务流程可由值班员操作自主研发的智能海啸信息处理系统(STIPS)完成。


据介绍,全球风暴潮、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自主化,主要技术均为自主研发;二是低碳化,均支持GPU并行加速技术,相对传统超级计算机计算方式,完成同等规模计算耗电节省90%,真正实现高效低碳;三是智能化和高集成度,可实现自动运行、一键发布等特点。


全球风暴潮、海啸监测预警系统经过历时两年的试运行,极大拓展了我国风暴潮、海啸预警服务领域,丰富了预警产品,可进一步为涉外企业及国际合作组织等提供专业的风暴潮、海啸预警服务。相关产品即日起可通过中国海洋预报网查询访问。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国家队”相继出手稳A股;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来了
时事
早安北京0403:最高温20℃,阵风六级;清明假期推出多项文娱活动
北京
大满贯公园、观众服务、特许商品……WTT中国大满贯筹备工作全面推进!还有这些亮点——
新京号
气候变暖下,海洋灾害如何防范?专家释疑
时事
早安北京0702:最高26℃;参保人员可用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
北京
新闻早读丨临时交通管制!平均工资数据公布!考前提示!免费帮报志愿!“返家乡”→
新京号
“关停并转”之后,政务新媒体账号出路何在?
时事
热门评论
王振友
7天前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