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数字人民币试点进程加速 报告称智能合约应用已成重要研发方向
新京报 记者 姜樊 编辑 王进雨
2023-04-27 12:1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4月27日,博通分析发布《数字人民币专题分析2023》报告认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数字人民币试验已经从单纯的场景和用户拓展转入到制度建设层面,正在探索未来如何对数字人民币进行发行管理,从制度上为数字人民币长期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实际上,数字人民币试点动作不断加速。截至2023年3月31日,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上支持单独开通钱包快付的机构已满100家,数字人民币的场景拓展已经从纯线下走到了线上线下融合,从侧重C端场景布局,到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向着企业端和G端政府侧延伸。数字人民币已经从小额高频特点的餐饮服务、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交通出行等零售场景拓展到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务、对公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

其中,数字人民币APP上架已超过一年,其中经历多次改版,包括改善无障碍支付,添加随用随充功能,新增专属头像等等。1.0.13版本中在服务页面新增“元管家”功能,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管理预付消费资金;“子钱包”更名为“钱包快付”。

报告称,在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中,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使其在定向支付、资金分账领域能够发挥优势,智能合约应用已经成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研发方向。

报告认为,发挥数字人民币实时到账、零成本、点对点结算,加载智能合约后的可追溯,信息流和资金流天然统一等特性,争取让数字人民币在G端和企业端早日成为真正的金融基础设施,将成为数字人民币发挥自身价值,并倒逼C端改革的关键因素。

此外,对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博通分析认为,CBDC将在未来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央行货币的代币化或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博通分析指出,各国央行在试点CBDC应用时,普遍对是否影响现有金融体系稳定性、如何做到极端条件下的运营弹性等问题有所关注。而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有效解决跨境支付中交易链条过长和需要进行重大的国际协调以及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批发型数字货币的作用能够被充分发挥。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樊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施耐德电气(中国)技术本地化创新中心落地北京亦庄
北京
雄安加速绘就人工智能发展新蓝图!从“产业聚集”到“生态繁荣”……
新京号
树兰医疗郑杰:计算医学终极目标是“生命仿真”
商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第一看点
中国高等教育 | 龚旗煌:从理念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创新探索
新京号
逛世博、喝古井、看非遗,古井贡酒向世界讲述“中国酿,世界香”
消费
圆桌|真实场景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零部件蕴藏更多投资机会
科技
App适老化评测报告发布,广告干扰与“浅改造”问题仍明显
智库
颠覆进行时!从“火、稳、智”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新京号
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频放大招,恒瑞医药转型升级迎来深度蜕变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