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每日一书
新京报 编辑 王铭博
2023-04-24 15:59
这个四月,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份精心推荐的阅读书单,希望能有更多的好书拥有被读者接触的机会,也能够让大家在这个春天提起新一年的阅读以及思考未来的兴趣。以下是新京报四月好书榜的《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
作者:[美]安德鲁·阿伯特
译者:王桐 陈嘉涛等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1月

推荐理由:在世界各地,本世纪的高等教育普遍在经历着一场价值危机。能显示此种危机的现象至少有两种:一是人文学科规模缩减;二是在就业市场上,高等学历加速贬值。大学教育的目的也由此遭受质疑,如批评大学未为社会和市场培养有动手和创造能力的毕业生,而为之辩护的声音也是有的,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认为大学训练的是综合认知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进而撇清与就业问题的关系。二十年前,阿伯特(Andrew Abbott)为芝加哥大学做2002年开学演讲之时被要求就“教育的目的”作出回答。这位社会学家抛出的看法是,无论我们是否承认,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跟选了什么专业、是否努力都没有关系,因为决定性因素都在大学“之前”或“之外”。是大学筛选了他们,而不是“培养”了他们。他一并否定了大学的作用是提供综合认知能力或批判性思考。他不客气地指出,有此想法是教授,悖论的是即便是他们,影响是否成功的也不是这些原本可贵的能力。那么,大学教育有目的吗?没有。但是你能据此“成为一个能够从事件中发现意义的人”,并且形塑和分享意义。

在这本演讲集中,阿伯特也探讨了知识的过剩问题,所谓“正典”和“简化”便是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此外还整理了他向来熟悉的“跨学科”,将它还原为一系列学术日常,如不同专业办公室交错分布。作为中文译本,集子收录了他评述瞿同祖、陈达和费孝通等中国学者的文章。一言以蔽之,大学、知识和学问是彼此关联的议题,在学科知识的教育与研究都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然而然”标记文化资本的年代,阿伯特提醒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知识能做的有限准备。

编辑/宫子 罗东 刘亚光 王铭博
校对/薛京宁
相关推荐
学打绳结、变身“侦探”查找消防隐患,人大师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教育
纪念钱学森归国70年、钱班创立20年,百余专家共话科学家精神
教育
抢救民间家书20年,家书博物馆再入藏2700余封珍贵家书
北京
1982,我们的老师们
文化
新闻8点见丨北京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山东考生因救人错过春季高考
时事
“京和同心·四校联动 同谱团结书香曲”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新京号
每日一福 | 人间最美四“阅”天,推荐你来看看这些“书”
新京号
北师大启动“AI点亮乡村振兴”公益行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教育
这个“小院”要办大事
新京号
清华大学成立教育学院,将培养一流教育学者与卓越教育领导者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