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外贸成绩亮眼,击破“开放收紧”传言 | 新京报专栏
2023-04-18 19:58
订阅
无论多么风大浪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开放包容,放眼未来,都是锻造国家和市场韧性的最重要基础。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4.8%。 制图/ 代文佳 师春雷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总体高于市场预期,表明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其中,除了消费、工业增长、固定投资等均呈现较良好恢复态势外,外贸形势尤为引人关注,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98877亿元,同比增长4.8%。出口56484亿元,增长8.4%;进口42393亿元,增长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4090亿元。
外贸数据特别受到关注,既有普遍性原因,也有特殊性原因。
市场密切关注外贸走势
从普遍性原因看,出口作为我国“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项,几十年来都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在疫后复苏的重要阶段,外贸动力如何显然备受关注。
从特殊性原因看,与消费、投资等其他重要分项有所不同的是,我国外贸出口在过去三年,总体而言,非但没有受到新冠疫情暴发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害,反而因我国较早防控得力、产业链供应链较齐全完整等因素,实现了“逆风飞扬”,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
不过,在持续高基数背景下,加上去年开始的美联储带动的全球加息潮,全球需求持续下滑使得中国出口承压,我国外贸发生变化,2022年四季度中国出口增速大幅下行至负增长状态。因此,对于今年的外贸走势如何,市场预期不一,都在密切关注。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外贸数据出来后,市场表现得颇为乐观。
从此前海关总署的报告中可以看到,2023年一季度中国商品出口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占全球商品出口比重虽小幅下降,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其中,3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从1-2月的-6.8%一举跳升至+14.8%,显著高于市场一致预期。顺差大幅增长,对一季度名义GDP的贡献相当坚实。
外贸是经济的窗口,其波动其实也是经济、产业结构性变化和调整的市场表象。因此,不妨更加深入地去分析当前外贸数据中的逻辑、背景和启示。
不管是在3月“超常”增长的出口数据中,还是在过去几年整体的出口结构中,我们都不难发现电动车、太阳能、锂电池“新三样”强劲增长的身影。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成为我国汽车出口新的增长极,占我国汽车整体出口量的比重上升至22%。同时,受益于我国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上游的动力电池出口量也随之快速增长。
即使在1-2月,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同比增速仍在80%水平。太阳能电池出口数量增速亦进一步走高。2022年以后,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出口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其占比从2021年的2%跳升至今年3月的5.7%,对出口增长贡献已两成有余。
▲3月13日拍摄的江苏太仓港码头。图/新华社
三个“提前布局”带来亮点
这种贸易新结构中的新亮点其实得益于三个“提前布局”。
首先是对“绿色”经济的提前布局。
近年来全球绿色产业发展,尤其是欧洲能源转型带来了大量的新能源产业需求。
我国在绿色经济、环保建设、双碳目标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促使全社会对于“绿色”环保的认知不断提升,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出口上看,绿色商品贸易维持增长。
2022年其他制造业贸易回落,但绿色贸易仍然亮眼。绿色商品中,全球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5%,非塑料包装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0%,风力发电机则增长了10%。
此外,是对“一带一路”的提前布局。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ODI(境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增速均在全球领先,是中国出口产业链主动进行结构优化的一种表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积极拓展多边贸易,尤其是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2022年RCEP协定正式生效,我国和东盟加深经贸合作又添新动力。在美欧与我贸易因各种复杂原因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东盟出口逆势走强,份额超越美欧成为重要支撑。
尽管,未来部分区域和行业或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而言,产业链的新布局、新合作本身也是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对于企业而言,主动作为、积极升级更为关键。
▲2月14日,工人在浙江省诸暨市一家外贸企业的热熔器装配车间内工作。图/新华社
还有产业转型升级的提前布局。
我国在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后,本身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十年来,我国对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愈加重视,也投入巨大。
从外贸结构中也表现出来,当前,凭借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以及自主品牌在技术和智能驾驶等积累的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全球供给受限的背景下迅速扩大市场。
UNCTA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23技术和创新报告》中预测,2030年之前,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绿色氢能等绿色技术将创造2.1万亿美元的产值,超过当前水平4倍。而新能源正是中国在全球范围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不仅如此,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也较为亮眼,还有部分高技术设备,比如3D打印机、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等,亦是亮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也一定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从外贸形势就可见一斑。接下来,一季度因疫后消费的“反弹”会不会逐渐趋平,美欧的市场需求是否会衰减,全球产业链重整和再造会带来多大影响,这些都会影响我国外贸和经济。
但正如我们从“新三样”的亮眼成绩中所看到的,无论多么风大浪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支持企业革新创新,永远开放包容,放眼望向未来,都是锻造国家和市场韧性的最重要基础。
撰稿 / 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刘越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