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护鸟23年
新京报 记者 李木易 行海洋 编辑 刘晶
2023-04-18 07:13
为了候鸟的安全中转,李理带领他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队员们,在这里守护了23年。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候鸟北归的时候,北京是它们的途经之地。3月13日一早,李理和万震驱车近百公里来到官厅水库的2号营地,这里是天鹅青睐聚集的水域。换上工装和高帮雨靴,两人开始一天的监测巡护。


为了候鸟的安全中转,李理带领他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队员们,在这里守护了23年。



2020年4月2日,房山区大石河滨水公园,一位队员在用动物声音搜索器寻找青头潜鸭的位置。



工作方式的转变


2000年,李理18岁,学习中国画的他,只因不愿写生创作的对象消失,便和朋友韩军创立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


靠着压岁钱、零用钱,他们印刷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单,来到房山的村子里。


2005年冬的一天,在拒马河畔的野三坡,被大雪困在山里的队员们扎起了帐篷。漆黑一片的山谷里,几个人围着一堆小火苗,烤着湿漉漉的衣服鞋袜,用茶缸化着冻成冰的矿泉水,脑袋上“冒着烟”。


2018年2月,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队员在巡护中遇到暴风雪。


正当李理情绪低落,脑中闪过放弃念头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雕鸮“哼呼哼呼”的叫声,“回荡在山谷里的声音给了我一激灵。”


雕鸮的叫声触到了李理的内心,他决定咬咬牙坚持下去。


2023年3月13日,万震光着脚拔出陷在淤泥中的雨靴。


李理开了画廊,以此给保护站“输血”。摄影机、巡护车等硬件设施跟了上来,保护工作的效用却没有大的提升。


2007年,保护站的队员们开始参与全国首例扬子鳄野外放生、东北虎跟踪调查、云南大象保护等项目,并得到了不少国内外专家的指导。


科学的方法给保护站的工作带来全新变化。“原来野生动物保护不是发点宣传单、卡片就可以的。”李理说。



黑鹳守护人


守护黑鹳,是保护站成立之初就确定的项目。冬季拒马河结冰,黑鹳觅食艰难。保护站此时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在监测点找浅水洼,把冰凿开,方便黑鹳捕食。即便如此,食物依然短缺。


保护站开始研究人工投喂。根据野生动物就地保护原则,选用当地的活鱼活虾进行散点式投喂,且投放量要经过计算,既要保证黑鹳的基本需求,又得避免让它们产生依赖。


2020年4月2日,房山区大石河滨水公园,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将玉米撒在青头潜鸭栖身的芦苇中。


协助当地园林部门重塑黑鹳栖息地的同时,监测黑鹳数量是保护站的另一工作重心。


李理注意到,成年黑鹳的样子虽大体相同,但眼睛周围的红斑不同。因此,在科学详尽地记录天气、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和黑鹳数量之外,同时进行的还有黑鹳的个体研究。


监测黑鹳时,使用GPS定位装置将计数点位的经纬度反馈到网络统计平台,制作栖息分布图。经过长期监测,发现黑鹳是集体觅食,通常由几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有4-6只,一些小黑鹳会借此学习觅食本领。


2017年3月,野鸭湖,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设立候鸟栖息地提示牌。


2010年5月,李理和几名队员在野三坡285米高的峭壁上首次发现野生黑鹳的巢穴。这也是北京范围内首次用专业设备拍摄到黑鹳幼鸟的清晰照片。当时,拒马河流域发现的黑鹳30余只,但一直没有找到它们的繁殖地。


2014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房山区“中国黑鹳之乡”的称号。如今,拒马河流域的黑鹳已增加到70多只。为了持续推进区域野生动物保护,房山挂牌成立了区级野生动物救护站,启动了“建设中国黑鹳之乡,推动观鸟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更是把十渡地区打造成为北京首个“观鸟小镇”。



“出界巡护员”


另一个让队员们颇有成就感的是官厅水库的候鸟迁徙项目。1997年,以官厅水库为主要水域的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获批设立。保护站成立之初,就将这里设为了监测点和巡护地。“保护区有专业工作人员守护,鸟儿们是安全的。保护区外和城乡接合部的过渡地带,我们会参与巡护。”他们也因此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称为“出界巡护员”。


2015年12月,官厅水库,作人员在救助一只受伤的大天鹅。


每年3月是候鸟北归的季节,官厅水库是它们的途经之地。这也是统计候鸟数量、了解它们生存状态的最佳时机。每天,队员们会挂着望远镜、拿着计数器出现在水库的不同监测点。


想弄清鸟类数量并非易事。“鸟群大规模出现时,会划分不同的计数点位,选取固定时间段同步计数,尽量避免重复或漏计。有时得借助高倍摄像器材。”


2023年3月13日傍晚,夕阳下,李理和万震站在官厅水库边泥泞的玉米地中观测候鸟。


2013年,北京首次发现环志大天鹅。这正是队员在整理拍摄的大量照片时发现的。环志是国际上用来研究候鸟迁徙动态、规律的重要手段。经过多方确认,这个编号A97的大天鹅来自蒙古。



带动更多人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在多年的探索中进入正轨,保护站被更多的机构和人看到。2014年,他们开始尝试活动运营。


野外体验营、保护站开放日等活动由此推出。队员们平常做着巡护员的工作,周末则成为自然导赏员。营员们体验野保员工作,学习动植物知识、野外生存技巧。保护站逐渐有了“造血”功能,这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得以持续的基本保障。


这些年来,活动已接待体验者3000多人,“有的小朋友来过10多次。”让他们欣慰的是,有人长大后选择了林业大学学习保护管理,有人选择了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更多的人则在体验活动后成为保护站的志愿者。


2014年5月, 青少年参加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守护生物多样性活动。


李理觉得,野生动物保护已经进入新时代。如今,不管是政府的保护力度、公众的保护意识,还是法律的保障程度,都来到了新高度。


这些年,保护站还救助了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数千只;与森林公安一起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协助查处捕猎野生动物等案件百余起。


他们没觉得在做的事有多了不起,“就是等老了,有点谈资,一群人做了件很酷的事。”李理说。

 

2023年3月13日,官厅水库,太阳落山后,李理和万震在水库边架起帐篷,借助微弱的灯光汇总当天观测到的候鸟种类与数量。


采写 记者 行海洋 李木易

摄影 记者 李木易 通讯员 李理

编辑 刘晶 张湘涓

校对 薛京宁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护鸟者

相关推荐
石景山启动2025年爱鸟周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
新京号
候鸟迁徙季电力部门划分鸟类活动区域,给输电线路加装防鸟挡板
北京
“京华飞羽”2025北京市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昌平举办
北京
生态环境部点赞“花鸟使”李现,观鸟拍鸟有这些讲究
北京
谷雨:春之终章,夏之前奏
新京号
大台!大台!
新京号
曾在后海被乌鸦围攻落水的雕鸮,在救助者的送别下重返山林
北京
北京公园拍鸟人:“打鸟”是戏称,现在大家更愿意静静等待
北京
《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每日一书
文化
新闻8点见丨北京公园拍鸟人;北京大风何时结束?何时升温?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