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生态环境部汪海洋:将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和管理
新京报 记者 赵方园 编辑 王进雨
2023-04-16 16:4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赵方园)4月14日下午,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首届生态环境司局长与环保企业对话会上,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副司长汪海洋对当前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剖析,并指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汪海洋介绍,进入“十四五”以来,我们以“一规划、一方案”(《“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抓手,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十四五”工作扎实起步并取得积极进展。但必须看到,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彻底扭转,形势依然严峻,到2035年实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目标任务异常艰巨,需要我们一起付出更多努力。


汪海洋指出,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调查不专业、修复不精准,异位修复占主导地位,能源资源依赖型技术占比高,修复与开发时间矛盾大、在产企业源头防控污染的意识还不强等问题。


汪海洋表示,我们将从三个维度加以解决。首先,持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例如,去年7月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强化调查质量管理;去年12月印发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启动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指南的制定工作,推动精准治污修复;目前正在研究起草促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风险管控和修复的相关文件,引导修复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友好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


其次,加大力度推进试点示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先行示范、以点带面,是推动这项工作的重要路径。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之一,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确定了124个绿色化改造或废渣治理项目。“十四五”期间,我们在全国开展13个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和21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今年要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和管理,也在积极总结各地“环境修复+开发建设”“修复工厂”和绿色低碳修复等好的经验。探索以大型复杂污染场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试点示范。


最后,多措并举规范行业发展。例如,开展土壤调查质量的监督检查,并将有关结果纳入从业单位和人员信用记录管理;加强案例总结,宣传推广正面典型,发挥反面典型以案为鉴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建立自律机制,制定全国或区域性的行业公约,保障修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校对 卢茜

相关推荐
周祖翼在莆田调研
新京号
聚焦一线 | 山东泰安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新京号
习近平: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市审计局专场
新京号
新华社: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碘缺乏病防治专场)
新京号
北京拟划定杨柳飞絮治理重点区,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北京
鲁苏四市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执法监测区域联动
新京号
早安北京0430:大风蓝色预警中;今日晚高峰预计提前至14时
北京
中央层面公开通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