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专访巴西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卢拉可学习中国经验,推动巴西发展
新京报 记者 栾若曦 陈超 编辑 陈静
2023-04-15 16:06
“当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中国’‘为什么要学中文’,但是现在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变成了‘为什么不呢’,我们当然要去中国,要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

“巴西回来了。”巴西总统卢拉在新任新开发银行行长的就职仪式上说道。

 

卢拉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华之行的第一站选在了上海。4月13日上午,卢拉访问新开发银行总部,并出席了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担任新开发银行行长的就职仪式。

 

卢拉原本定于3月访华,但因健康原因推迟行程。康复后,卢拉率领大型代表团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此次随行人员包括数百名商业代表以及数十名政府官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这充分体现了中巴两国对此访和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中方愿同巴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推动两国各领域互利友好合作提质升级,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注入更多正能量。

 

4月13日晚,新京报记者专访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巴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卡瓦略(Evandro Carvalho)。卡瓦略还有一个中文名字——高文勇,他曾在中国上海留学和工作多年,返回巴西后,他积极参与两国人文交流,还是全球第一本介绍中国时政的葡语月刊《今日中国》的主编,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发展。

 

卡瓦略表示,卢拉的外交优先事项是向世界发出清晰的信号——巴西回到了国际舞台之上。卢拉开展此次访华之旅表明其有意与中方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以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

 

“近些年来,中国出台了许多可以帮助整合各地区资源的政策。”卡瓦略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典型范例,卢拉可以从中国学习,并在考虑巴西本土特殊性的情况下,尝试应用相关经验。

 

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巴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卡瓦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新京报地球连线出品


卢拉有意对华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

 

新京报:卢拉率领“扩容”的庞大代表团抵华,其中包括数百名商界代表和数十名政府官员,从人员配置来看,这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

 

卡瓦略:卢拉向中国同时也是向巴西释放的主要信号是:他想要发展元首外交,并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示意,他完全愿意与其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以进一步推进双边合作,例如在科技创新、教育、健康等不同领域进行合作交流。

 

新京报:你最关注卢拉此次访华涉及的哪些关键议题?

 

卡瓦略:中国在巴西的投资将非常受欢迎。我相信卢拉会优先考虑以中国向巴西投资为重点的相关协议。

 

我个人的看法是,巴西还应考虑是否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在发展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许多外交政策倡议,寻求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在最近的讲话中,卢拉也表示他愿意就所有倡议进行对话。“一带一路”倡议显然是巴西应考虑参加的关键倡议之一。

 

新京报:中巴两国领导人会谈后,中方表示愿积极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同巴西“再工业化”战略对接。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对中巴两国带来哪些影响?

 

卡瓦略:中国出台了许多可以帮助整合各地区资源的政策,“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样例,并且是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以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为例,中国改善了城市化进程并推动乡村振兴。卢拉可以从中国学习相关案例,并在考虑巴西本土特殊性的情况下,尝试应用相关经验。

 

这部分发展需要依赖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巴西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这将会为巴西获取更多投资创造机会,进一步改善巴西的基础设施环境。

 

中巴贸易本币结算,凸显国际治理体系正在发生变化

 

新京报:你曾在其他采访中说道,卢拉此次访华之旅意味着中巴双边关系将迎来“新时刻”,能否展开讲讲“新时刻”的内涵?

 

卡瓦略:巴中之间的双边贸易在过去十年迅速增长。因此,两国不断深化的经济关系鼓励两国在双边贸易中使用各自货币结算。当卢拉呼吁发展中国家努力在国际贸易中用本国货币取代美元,并呼吁金砖成员国拿出替代性货币用于贸易时,我认为他给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大约半个月前,中国和巴西已经达成协议,将使用本国货币代替美元进行贸易结算。此举最重要意义之一在于,这意味着美元的主导地位正在下降。另一方面,多边主义越来越成为所有国家寻求发展的新趋势。美国必须应对这种新局面。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双边贸易关系牢固的国家,它们更愿意使用自己的货币进行结算,这是一个巨大的信号,表明国际治理体系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2023年4月13日,上海华为研发中心,巴西第一夫人罗桑热拉在她的丈夫、巴西总统卢拉旁边试用虚拟现实设备。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值得注意的是卢拉此次访华的时机,他刚执政满100天不久,这也是卢拉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出访美洲之外的国家,你如何看待卢拉今后外交政策的重点?

 

卡瓦略:卢拉的优先事项是向世界发出清晰的信号——巴西回到了国际舞台之上。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此前更偏向与美国的双边关系。现在巴西正采取一个完全不同的立场,主张多边主义。不仅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强调与中国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另外,巴西国内的经济形势也需要巴西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以促进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并为巴西带来更多的投资。这些就是卢拉想要向世界传递的信息,也是他想要达成的主要目标。

 

金砖国家扮演“改革者”角色,未来应继续发展多边主义

 

新京报:中国和巴西同为金砖国家成员,卢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站,即前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并发表讲话。这也展示了卢拉对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视。你如何评价,这些年以来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取得的成绩?

 

卡瓦略:金砖国家的主要议程在于改革国际体系,尤其是一些国际机构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对于巴西和印度而言,还包括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等内容。最近,金砖国家也考虑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

 

可以说,金砖国家都是“改革者”。他们并不是反对现行的国际体系、经济体系。恰恰相反,他们在这个国际体系下运作,他们支持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际组织中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参与决策过程。

 

2023年4月13日,上海,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左)和就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新行长的巴西前总统(2011年-2016年)迪尔玛·罗塞夫(右)握手。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成功框架,国际局势动荡复杂,未来金砖国家可以在哪些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应对挑战?

 

卡瓦略:首先是可以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展望实施更多投资的可能性,改善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并增进彼此联系。其次,可以考虑是否可能扩大该组织,以便包括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中涉及方面当然很复杂,但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受欢迎的问题,金砖国家有必要予以讨论。

 

金砖国家还需继续支持国际体系的民主化以及多边主义,以避免霸权主义、保护主义以及冷战思维。

 

新京报:卢拉此前曾对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一项建议,由巴西、中国、印尼、印度等国家成立一个“促和小组”,以寻求和平解决方案。你如何看待稳定的中巴关系对于地区乃至国际局势的意义?

 

卡瓦略:我认为重要的是向世界传达一个信息,即巴中两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冲突。俄乌冲突不利于世界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深陷冲突的两国民众。巴中两国领导人都致力于找到解决这场冲突的和平方案。不幸的是,这似乎不是美国方面主张的外交政策。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这种议程,以求找到解决方案,结束这场冲突。

 

中巴文化有不少相似之处,今后两国应加强人文交流

 

新京报:你曾在上海留学、工作多年,当初来到中国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两国存在哪些共同点?

 

卡瓦略:两国文化之间有许多不同。这也是当我们决定走出国门,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时最有趣的一方面。在我的故事里,是一个巴西人决定要去中国。食物、音乐、语言、日常生活、人们的兴趣爱好,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

 

我尝试更深入到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与中国文化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当我决定这样做的时候,我内心的一部分立刻爱上了中国文化,另一部分则需要继续学习,适应这些新文化元素。就拿食物来说,有些中国菜尝过一次就会非常喜欢,有些菜则需要重复尝试两三次,才能习惯这种新口味。

 

与此同时,巴中文化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民众非常友好且容易相处。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总是对我开放怀抱。我有一个中国朋友,总是乐于帮助我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找到超市的位置,以及如何在城市中穿梭行走。那时我觉得自己受到这个国家的欢迎,我相信当外国朋友来到巴西的时候,巴西民众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

 

当地时间2023年2月4日,巴西圣保罗,人们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时表演舞龙,迎接兔年到来。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回到巴西后,你也积极参加中巴人文交流。从你的个人经验来看,哪些交往内容让你印象最深?

 

卡瓦略: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有兴趣更多地了解中国、研究中国、访问中国以及讨论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发展。我能看到的明显不同在于:当我第一次去往中国的时候,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中国”“为什么要学中文”,但是现在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变成了“为什么不呢”,我们当然要去中国,要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

 

中国政府做了许多努力来推动巴中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中国政府向巴西学生、教授、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多奖学金,还邀请他们参加两国之间不同类型的代表团、活动、研讨会,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巴西现在需要做的是来到中国,增强巴西在中国的影响力,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

 

新京报:你对于中巴两国关系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有怎样的愿景和期待?

 

卡瓦略:两国未来的国际贸易前景显然是光明的,但我们仍需要不断扩大双边议程,不只局限在国际贸易上。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促进更多的民间交流,不仅是在商界人士和政府部门之间,更是在普通民众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两国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交往互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巴中两国在电影、音乐、科学、技术等方面有很多合作机会,这些与创意相关的产业都可以成为有趣的合作领域,巴西人和中国人可以聚在一起,更多地了解彼此,并共同制定新的倡议内容。这不仅有益于两国,还有益于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陈超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超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chenchao@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1.5亿次“有求必应”解码大城善治
北京
大戏看北京1月文艺资讯丨2025新年音乐会,奏响经典迎新年
娱乐
巴库COP29落幕,期待与争议并存
国际
大戏看北京12月文艺资讯丨评剧《咫尺千里》展文脉传承家国情怀
娱乐
北京大学多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新京号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京号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事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新京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全文)
第一看点
新京报联合北京消协发布“双11”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
科技
热门评论
吴鹰鹰
7天前
合作共赢,中巴合作前景一片光明。
张小飞
7天前
欢迎来中国取经学习
东方
7天前
中巴合作架起南北友谊之桥 一带一路连接造福两国人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