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国务院参事何秀荣:乡村振兴中,北京的特色发展空间在哪里?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2023-04-15 13:14
北京的农业特色,一定在都市农业的领域。

“北京的特点一定是都市农业型的,这个常驻人口超过2200万的大都市,有着巨大的消费空间,满足和适应这个市场,将为北京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提供重要助力。”4月14日,在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新京智库、贝壳财经承办的“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乡村振兴”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秀荣表示。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秀荣,在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最难

 

从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两年多前,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然而,乡村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而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社会。何秀荣说,“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许多问题,有些方面,付出努力就有收获,如农村的公路、住房,通过日长月久的努力,就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有些领域,可能投了很多钱,也投入了很多精力,最后效果却并不好,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这样。因为产业振兴的投入不光需要资金和努力工作,更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你造好船,以为放到市场经济的大海里面就能航行,但实际并非如此,可能沉船了。”

 

何秀荣表示,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最难做到的,“五大振兴,有些相对好做一点,比如组织振兴,我国的政治组织在全世界也是无与伦比的。但经济组织,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还有很大的振兴的空间。但最难的还是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乡村往往是‘人才荒漠’和‘人气洼地’,没有人才和人气,产业振兴就无从谈起,乡村振兴也就很难了。”

 

土特产,是产品更是产业

 

土特产是当前乡村振兴中流行的概念,也是避免千村一面、发挥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何秀荣表示,需要深入的探索和理解土特产的内涵,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何秀荣表示,“土,指一方水土、乡土资源。特,指自身的区域特色。我个人认为,特色不应当局限在农业生产上,一定要扩大到整个的产业。农村地区,不能光强调农业,一定要放到全产业。产,过去我们把‘产’一直当成产品,所以我们有时候叫土特产品。产品固然是‘产’,但更重要应当指产业,当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延长了供应链,那么一整套产业体系就出来了。只有这套特色产业体系出来之后,土特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为什么要强调特色产业?何秀荣说,“鼓励发展特色产业,主要是它在市场竞争中更容易成功,因为有较有利的基础,跟人家有差异性,容易脱颖而出,所以在市场竞争中较容易成功。”


真正的特色产业是怎样的?何秀荣解释,一种是将特色农产品做精致,提质增效。第二种是做产业融合,也就是延长产业链,或催生新业态;我们常说做“农业+”、“农村+”,比如一二产业融合的食品加工业,一三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业。很多地方的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带来了人气,留住了人,围绕乡村旅游业创造了新就业和收入,农民从以前的卖原始农产品变成了今天农家乐卖菜肴。第三个发展的大领域,是要在乡村发展适合乡村地区的非农产业。杭州临平区一个小镇,支柱不是农业,而是时装服装业、文化艺术、休闲慢生活这些东西。

 

当前,我国有许多知名的特色小镇,以各种各样的产业闻名于世,“其实我国不少做得很好的特色小镇的支柱产品或产业是非农产品。我们要考虑的,不是乡村应不应该发展非农产品,而是应该去发展什么样的非农产品、什么样的非农产业。”

 

都市农业,北京有天然优势

 

作为首都,北京的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又是怎样的?在未来如何进一步更快推动乡村的振兴?

 

何秀荣认为,北京的农业特色,一定在都市农业的领域。“北京有两千万的常住人口,这个消费市场是极其巨大的,这是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何秀荣说,“做都市农业,一定是围绕市民需求来做,北京有很多产品,但是普通的消费者能举出多少农产品品牌来?市民口碑中的品牌比官方目录中的品牌更重要,也更实际。从这点来说,北京还有很大的挖掘的空间。”

 

北京的水产品消费越来越多,市场很大,那么北京的水产品养殖业到底如何?北京自产的高档水产品很少,为什么?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都市农业还有另一个优势就是科技优势,在北京的科研院所是全国最密集的,也是最顶尖的,那么为什么北京在这种高档水产业上发展不如其他大中城市呢?尤其是南方城市,高端水产品养殖业非常厉害,那么这是不是我们北京的特色农业在高档养殖业上有可挖的空间呢?

 

北京汇聚了众多的科研单位、人员和资源,在农业领域,是天然的种业发展高地,何秀荣说,现在北京的种业收入有数十亿,“但是从北京的地位来讲,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挖。”

 

北京的乡村是北京的后花园,乡村旅游、食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同样都有巨大的空间,何秀荣说,“应当从农业产业拓展到整个乡村,做农业+、农村+。北京2021年乡村旅游总人数不到2300万,这个数字已是历史高位,但只相当于北京常驻人口每人每年只有1次左右,从这个数据显然可以看到这方面可挖的空间有多大。北京的食品制造业只占北京制造业的2.65%,农副产品加工业占2.53%,酒、饮料、精致茶占1.37%,烟草制品业0.27%,加总起来是6.82%,全国平均数是9.81%。所以,在这些方面,北京具有巨大的潜力。所以我个人觉得,北京要做乡村特色产业,不光要做特色农业,也要把二三产业的融合做起来,从特色农业到特色产业,才能真正发挥出北京的特色,使得乡村的资源变成产品和产业,为农民带来利润。北京地域小、消费市场大、消费者消费能力强、科技实力强,北京农业和乡村产业的特色一定不是拼规模,而应当做精品高档,发挥北京的这些优势和特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相关推荐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新京号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时事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新京号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习近平: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