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数读|补能焦虑、虚假宣传……这些新能源车消费问题如何避坑?
新京报 记者 任娇 方静怡 张冰 编辑 岳彩周
2023-04-12 19:49

今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一些消费问题也随着出现。4月12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续航里程不足成为受访者最担心的问题,虚假宣传成为消费中最大的“坑”。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计收回有效问卷3296份。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数据拆解北京新能源汽车消费现状,新能源汽车消费还存在哪些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1.为何选择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看重用车成本低、政策优势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3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1.9%,渗透率已上升至34.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超65%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低,超过半数看重新能源汽车政策优势。节能减排效果成为受访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第三大原因,46.88%受访者会因为“新能源汽车能减少环境污染”而选择新能源汽车。

2.消费者最担心什么?

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仍是首位


围绕“充电难”产生的一系列补能焦虑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担心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71.84%受访者表示担心车辆续航里程不足。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繁荣,一些消费乱象也随之而生,新能源汽车虚假宣传、保养维修难、收费高等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虚假宣传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中最大的陷阱,68.69%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存在虚假宣传车内配置和续航里程的问题。此外,保费高、维修贵成为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心病”,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存在保养维修难且收费高的问题。

此外,37.5%受访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存在产品质量问题,28.09%表示存在销售价格不透明的情况。北京市消协建议,新能源汽车经营者要诚信守法,把好产品质量关,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作为攻关方向,对生产、销售的产品及时排查隐患,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格规范产品标识和宣传说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应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新能源汽车消费问题,应及时收集证据,向当地消协或相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任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张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贝壳车评|干了这杯“皮子水”,一汽奔腾的营销能“解渴”吗?
汽车
暑期来临,选择研学游、夏令营如何“避坑”?
教育
上万元购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这钱花的值吗?
数据
研学、夏令营如何避坑?新京报启动“暑期高质量陪伴”主题直播
教育
让女性穿这个?非蠢即坏!
新京号
关注 | 电梯更新、以旧换新……一大波好政策来了!
新京号
“消”字号产品变身通鼻“神药”,医生:副作用大后果严重
消费
我们为何不再想象未来?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盲人按摩师的高考梦;高考结束这些骗局需警惕
时事
618观察|基础款服装成C位 京东服饰美妆30%增速领先行业
数据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