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派弄堂泰安里对外开放 北京南中轴再添文化新空间
4月3日,西城区仁寿路和仁民路交叉口东北角,海派弄堂——泰安里修缮一新,以独特的风貌呈现在公众面前。作为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中标项目,泰安里“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始运营。当天,西城区在这里举行了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
4月3日,走在曾经的香厂新市区,灰白相间的外立面,深度还原的石库门、老虎窗,仿佛让人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上海。虎坊桥至天桥一带曾是民国初年香厂新市区的所在地。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新市区建成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建筑形式独特,是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由两排六座带内天井的二层围楼组成,突破了北京城市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民国时期建筑主动西化的代表。
泰安里弄堂长约70米,6座两层小楼位于弄堂两侧,咖啡厅、剧本社、小酒馆、艺术展厅、书店等商铺分布在各个楼内。
泰安里弄堂长约70米,6座两层小楼位于弄堂两侧,咖啡厅、剧本社、小酒馆、艺术展厅、书店等商铺分布在各个楼内。
4月3日,工作人员迎宾。“新市区泰安里正式对外开放,为南中轴又增添了一处特色文化空间。”西城区文旅局局长靳真介绍,在实际工作中,西城区不仅形成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还首创文物建筑信用融资,新市区泰安里成为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
4月3日,咖啡师制作手冲咖啡。
弄堂内空间提供餐饮、展览、文创售卖等服务。
4月3日,女士们在一处瑜伽空间拍照。
记者 王嘉宁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