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正是一年植绿时
不负三月好春光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丰富新时代双拥形式,巩固军地结对共建成果,3月30日,管庄地区在建设中的兴会公园东会地块,举行军民共建“双拥林”义务植树活动。
此次植树活动,地区全体领导班子、机关事业单位、辖区部队、管庄派出所、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社会企业和乡属企业、清华附中管庄学校、社区(村)等各行各业,均参与其中,共计约230人。
栽下拥军树 成就一片“双拥林”
挖坑、栽苗、填土、浇水……植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繁忙景象,大家热情高涨、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挥锹填土,有的来回小跑忙着接水浇苗,有的还当起了“指导老师”,现场传授植树技巧。
地区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钟磊介绍,本次活动是近几年来地区首次举行的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双拥林”占地约30亩,地区共准备了180棵树苗,包括银红槭、彩叶豆梨、望春玉兰3个品种。“这些树种不仅可以起到遮阴、护道的绿化作用,还极具观赏性。”
“这个泥块有点硬,咱们得加把劲儿”“浇水时要大水漫灌”“多踩踩,踩实有利于发新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劳作,一棵棵新栽下的树苗昂然挺立,为兴会公园增添了鲜活的“绿动力”。
多年来,管庄地区双拥氛围浓厚,持续与辖区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尤其是去年启动“百园千企万店”行动以来,有效联动多元化拥军力量,实现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军民收益、地区共建的目的。
一名参与植树的部队军官代表说道,参加此次“双拥林”植树活动,又一次让部队官兵感到惊喜。他们既从中看到管庄越建越好、越来越美,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对部队官兵及其家属的关心关爱。“驻地党委政府在家属就业安置、困难官兵救济、子女入学入园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现在又特意种下‘双拥林’,这些举措都将激发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实践、全力拥政爱民的动力和热情。”
种下乡愁树 绿水青山也有情
【重磅聚焦】“上新”在即!家门口又将添一座新公园
兴会公园项目位于长安街东延长线上,地处朝阳区与通州区交界处,是市级工程,也是朝阳区落实大尺度绿化的又一举措。整个公园面积约37.8公顷,包括东会、重兴寺两个地块。截至目前,公园施工进度总体已完成90%以上,预计今年5月份开放,比原计划又提前了一个月。
△活动现场以展板的形式,展示了兴会公园的建设情况
此次活动不仅邀请了驻地部队官兵,还邀请了医院、学校、企业以及东会、重兴寺村的原住村民等代表,组织大家在公园即将建成之际提前探访,让大家共享地区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成为公园建设的一份子。今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决胜之年,此次活动也营造了全民携手、共护绿色家园的浓厚氛围,推进全民参与文明城区创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学生 汤欣怡
“我和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参加植树活动,收获很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六(2)班学生汤欣怡说,参与植树,让她体会到了劳作的辛苦,她知道了原来每一棵大树健康生长的背后,需要这么多的汗水和付出,而且也让书本上的知识“走”到了现实中,她切身体会到植树添绿对环境的益处,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环境尽上一份力。
这次植树,对原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而言,意义更为重大。60岁的东会村村民刘连全感触颇深,“现在我脚下这块地,就是我家原来的宅基地,我在这里住了31个年头!”刘连全边说边亲手将小树种在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东会村村民刘连全(右一)为种好的树苗浇水
54岁的皮永军是土生土长的重兴寺村人,现住管庄新村小区。皮永军回忆,兴会公园这一带,原来是重兴寺村和东会村,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拆迁重建后,家乡就成为一段珍贵的记忆。但值得庆幸的是,村里的大树都被保留下来了,让他们的乡愁有了寄托。
△公园保留下的“乡愁树”与新栽种的小树交相辉映
“之前我们只能远远地看、静静地期待,借着此次植树活动,我们不仅能提前来看看焕然一新的‘家乡’,而亲手栽下的这数棵树苗,也将成为我和‘家乡’永久的牵绊。”皮永军说,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对部队感情很深,参与“双拥林”的共建,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儿。
双拥共建一片绿
播洒军民鱼水情
相信这些树木
会像军民情谊一样
茂盛成长
也会将村民的缕缕乡愁
化为眷眷“乡恋”
柔软隽永……
通讯员:徐涵
编辑 邓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