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跨学科视野”,藏着文科生的种种不甘
新京报 记者 罗东 编辑 张婷
2023-03-29 16:00
我们对“跨学科视野”或“跨学科研究”应该都不会陌生。每一个人文社科的学生、学者和读者,可能都渴望具备“跨学科”的能力。本期视频,我们就来聊一聊“跨学科视野”。

如果你决定买一本书,大概会首先去了解这本书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从腰封上的推荐语到社交媒体上的介绍语,一般都有一句话是有关“跨学科”的。

在学科知识大分工的年代,我们都接受了现代知识不再存在大百科全书式人物的设定,每个人专于一个领域,而“跨学科”意味着一种反叛,它对抗的是院系制度和过度学科化,试图克服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去挑战或至少接近知识的某种极限。这件事却没有那么容易。

以下为本期视频内容。

“知识原本无学科之分,是我们建造了藩篱,然后再声称要去打破。”

更多视频内容可在B站、微博搜索@罗东时间

本期时间轴

00:35 “跨学科”的吸引力

01:35 被否定的“跨学科”

02:30 在学界这可能是自杀行为

04:39 跨越学科边界本该都是这样的?

06:10  “跨学科”作为学术的日常

08:35  跨多个学科的知识风险

    本期书目    

《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

作者:[美] 安德鲁·阿伯特

译者:王桐 陈嘉涛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3月

《激情、技艺与方法》

编著:[美] 赫拉尔多·L·芒克 理查德·斯奈德

译者:汪卫华

版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2年1月

《制度与经济增长》

作者:姚洋

版本:文汇出版社 2022年8月

《古代经济》

作者:[英]M.I.芬利

译者:黄洋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0年5月

更多内容




理想的读者,比作者更聪明、更自由

比碎片化阅读更糟糕的,是“不可证伪”的阅读

对不起老师,我的论文用了“文献研究法”

毕业论文没有“致谢”,能毕业吗?

性侵犯罪报道中的“被动句”问题,是需要一次反思了

从“情人坡”到“保研路”:大学地名中的爱与反叛

“据研究”“有研究表明”充斥书本,傲慢到没有出处

书桌乱的人,更可能捡到知识

取消J.K.罗琳的,和不允许使用“潼关肉夹馍”的,其实都是“社会”

“路边玩耍”,消失于城市

解救受害者,为什么没有理由考虑地方性风俗习惯

当面试被问“你读了哪些书”


新京报19周年特别策划

遗憾的是,一个人长大以后就读不懂童书了

作者/罗东

视频后期/欧阳皎

视频字幕校对/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罗东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因毕业致辞火了,华东师大教授汤拥华:爱刷短剧也爱三秒钟的寂静
教育
我们有没有假借对“明天”的追问,去回避直面当下所需的勇气?
文化
我庆幸我学了「冷门文科专业」
新京号
北大博士毕业,去西藏!
新京号
哲学教授朱锐离世之后
文化
张秋子:选择中文系,就要相信同道与先贤|我和我的学科
文化
多家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AI浪潮下的坚守与融合
教育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觉醒年代》致敬先驱
娱乐
希尔德·多敏:在坠落的边缘,走向奇迹与家园
文化
北大学生情侣→北大学者夫妻,走进他们的书房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