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448 篇 原 创 主 文-
2021的一句“蚌埠住了”
让蚌埠(bèngbù)成功出圈
谁曾想“芜湖起飞”成芜老二
它却再也绷不住了
在2022年初,安徽“两会”期间
省委书记来到蚌埠代表团时指出:
蚌埠市经济失速
发展失位、结构失衡的
压力凸显已经到了
“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安徽“两会”
图源@安徽新闻联播
▼
这等严厉的措辞
哪怕放眼全国都难一闻
这不禁让人感到困惑
蚌埠怎么了?
壹、蚌埠的辉煌往事
不识蚌埠的人
大概连它的名字都念不准
在流行简单易懂的年代
一座城市如何被人记住
除了经济强盛
不过名字好听、好念
其实蚌埠是浪漫、繁华的
因蚌埠地处淮河之滨,境内多湖泊
河蚌(bàng)在这座城中栖身
它们生产珍珠
缔造了几千年来的“采珠之地”
让蚌埠“珍珠城”的美誉水到渠成
蚌埠龙子湖
图源@维基百科
▼
在水路时代
蚌埠也因地貌优势
设多个港口、渡口
晋级成全国商贸物流中转地
皖北地区商品集散地
城因之兴盛、繁荣
但,它依然是一个小集镇
要说蚌埠最辉煌的时刻
还是得从一条铁路开始说起
它如蝴蝶扇动翅膀的风
带起了蚌埠的巨变
蚌埠市位置范围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
短短数十年
将落后的小镇
带向了安徽老二的位置
数次充当省会
更超越合肥成为省第一个地级市
它便是津浦铁路
清朝末年
清政府为发展实业并抵御列强
将修铁路定为国策
津浦铁路就因此而生
津浦铁路沿线的曲阜站
▼
虽然修铁路的钱是借的
但也许是因借款合同中的一条规定:
“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
激发了中国人的工作热情
加之全程都在平原地带
几乎没有高山阻隔,地势平坦
全长1009公里的铁路
仅用4年多便于1912年宣告建成
铁路从天津出发
一路向南
过济南、徐州等地而到南京浦口
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
津浦铁路浦口站,今南京北站
图源@维基百科
▼
只是铁路还没建完剪彩
清政府就嗝屁了
随之中华民国成立
铁路刚好建完通车
我们也都知道
在那个铁路刚兴起的年代
有铁路站点的城市
跟没铁路站点的城市
是处于两个不同的维度
俗称“降维打击”
铁路最初是打算在临淮关建桥
凭此横跨淮河
如果真建,那就跟蚌埠没关系了
偏偏天佑蚌埠
当时铁路专家觉得桥在蚌埠建更好
不会面临被淮河水淹掉的风险
最终蚌埠桥通了、站有了
如此,蚌埠终于开“挂”了
津浦铁路淮河大桥
▼
因蚌埠刚好地处南京、徐州中点
火车无论从哪个方向来
都得在蚌埠加水加煤
旅客也在这里住宿休息
加之运输方式的改变
原本只能走淮河水运的货物或旅客
可以在蚌埠港离船登陆
借火车一路往北去天津
或往南去南京、上海
在蚌埠的人、货都多了
货运公司也就来了
凭着蚌埠中转南北的区位优势
围绕蚌埠的客货运航线随之开通
铁路在蚌埠交汇
▼
皖、苏、浙、津、沪的客商、货物
经淮河各支流汇于淮河
再云集蚌埠,散落全国
外来资本纷至沓来
洋行、贸易公司在蚌埠相继成立
既确立了蚌埠的中心地位
也推进了蚌埠的商业发展
当然,仅商业发展还不够
铁路通车后刚满一年
时任安徽都督的倪嗣冲
便看中了蚌埠
认为这里管控南北很方便
就将管政治的都督府
管军事的皖北镇守使署衙
都放在了蚌埠火车站附近
蚌埠东站
图源@维基百科
▼
尽管蚌埠还只是一个镇
但在1926、1929年
即使安庆还是名义上的省会
省府还是搬到了蚌埠
既有重兵,又有省府
自然可与省会相提并论
因而成为人们口中的
安徽“临时省会”
到了1938年
从蚌埠沦陷
“汪伪安徽省府”在蚌埠成立
到抗日胜利,日本投降
这个小镇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
成为“伪安徽省会”
1938年被炸毁的淮河大桥
及
侵华日军从桥边修临时桥走过
▼
蚌埠之所以能够被“汪伪政府”看中
就是因为它在交通、军事上
可以为他们提供重要的保障
无论是工业,还是物资
后来国共内战
蚌埠归国民党管
并将蚌埠升格为市
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省辖市
出现了
进入新中国
蚌埠被确定为重点工业发展城市
有名的蚌埠五大机:
机床厂、空压机厂、柴油机厂
拖拉机附件厂、水泵厂
为蚌埠机械工业奠定了基础
蚌埠万达广场
图源@维基百科
▼
直到上世纪80年代
蚌埠的工业结构
丰富到令人汗颜的地步
卷烟厂、酒厂等等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甚至因工业发达而被人们戏称:
“合肥是老大,蚌埠排老二”
那么
如此强大的蚌埠
又怎么会沦落到被人叹息的地步?
贰、“芜老二”与“蚌老九”
在安徽
若论风光无两的城市
“万年老二”芜湖
首当其冲
但论让人扼腕长叹的城市
还得是蚌埠
安徽省各地2022年GDP及增速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
纵览全省16市的GDP
除一马当先的合肥外
就剩下芜湖突破4000亿
余下14市最有可能
三五年步入4千亿城市群聊的
大抵是滁州与阜阳
至于蚌埠
还在2千亿“挣扎”
从区位上看
芜湖地处长江之滨
距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的距离
最近80多公里
远也300公里左右
这对芜湖而言是天然优势
芜湖区位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
伴随改开的到来
这种优势被无限放大
制造企业纷纷跑到芜湖建厂
直至今天
海螺水泥、奇瑞汽车
三只松鼠、傻子瓜子等知名企业
都从芜湖走出
并不断为芜湖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而彼时的蚌埠
也是兴于工业,衰于工业
与改开前“一穷二白”的芜湖不同
蚌埠受制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
哪怕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期
它至今也还未诞生出一个龙头企业
蚌埠市东海大道
图源@维基百科
(请横屏观看)
▼
在2022安徽百强企业里
蚌埠只有丰原集团1家上榜
而且排名43位
芜湖呢?
上榜企业就有10家
海螺集团更牢牢占据首位
在芜湖的GDP连年上涨
最终全省第二时
蚌埠却只能连年下滑
先是被称为“蚌老七”
后又是“蚌老八”
如今跌至全省第九
被戏称“蚌老九”
蚌埠市2010-2021年GDP及增速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
在2021年
安徽全省各市GDP都在正增长
只有蚌埠以-2.1%的增速
“亮瞎”各方
这也才有了省委书记的那番话
安徽省各地2021年GDP及增速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
蚌埠真的绷不住了吗?
恐怕未必
在疫情之前
蚌埠每年的GDP增速都很高
放到整个长三角都极为亮眼
如今蚌埠正处于产业转型期
一旦度过这个关口
迎来的肯定是更光明的未来
除非人口技术被合肥虹吸了……
叁、不能错过的风景
也许由于蚌埠是皖北枢纽中心
旅行者大抵匆匆路过
很少会停留
专程来旅行的也就更少
倘若你坐火车或者开车路过
请别着急着离开
不妨给这座城市半天的时间
借此探访城中古迹与美食
蚌埠龙子湖
图源@维基百科
(请横屏观看)
▼
素闻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
出土过距今7300多年的文物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如今该文物被蚌埠博物馆收藏
并成为该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
博物馆位于市政府对面
除了位置好找
也可以了解蚌埠的历史
并见到其它镇馆之宝:
春秋龙耳铜罍、隋青釉四系盘口壶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
清代长江水师提督银印
千里淮河,珠城蚌埠
图源@图虫创意
▼
在华北平原
高山、丘陵往往是“稀客”
位于市区西面的涂山
是当地老百姓常去的地方
在各种神话故事里
涂山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如果登上山顶
可以见到淮河流淌
也会见到对岸的小山
在传说故事中
这两座山原是一体
是大禹为了引导淮水向东奔流
给硬生生劈开的
蚌埠淮河路
图源@维基百科
▼
大禹也还在涂山
召见诸侯、娶妻生子
并留下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在一些旅游攻略上
介绍蚌埠时
往往会带上一个景点
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
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
图源@维基百科
▼
纪念碑位于淮河之畔
但国测局认为这种方式有待考究
毕竟南北分界线
涉及7省130县市
如何确定并设立纪念碑
还需要有一个标准
感兴趣的话
可以去逛逛
毕竟对旅行者而言
不用管,打个卡先!
要说蚌埠最出名的美食
蚌埠烧饼夹里脊
绝不可以错过
毫不夸张的说
这是蚌埠的“国民级”美食
上到耄耋,下至孩童
都对它青睐有加
是蚌埠人的“心头肉”
你可以在吃烧烤的时候
烧饼夹里脊
也可以在吃火锅的时候
烧饼夹里脊
还可以在离开蚌埠的时候
烧饼夹里脊
蚌埠
相信它会以惊人的爆发力
再向世人证明
它有更辉煌的明天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