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张建军:蒙藏学校为革命事业培育储备了民族干部
新京报 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磊
2023-03-29 00:13
至1926年3月中旬,蒙藏学校的大批团员陆续转为中共党员,成为坚定的革命主义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建军指出,历史上,蒙藏学校的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引导下,成为坚定的革命主义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建军。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上世纪20年代初国内局势如何?蒙古族群众面临怎样的统治?

 

张建军:这一时期的中国北方,处于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统治之下,南方虽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政府,但尚未对中国整个政局产生绝对影响,南北战争烽烟不断。各处军阀肆意剥削民众,中国急需新的政治力量出现。

 

地处内外蒙古交界的蒙古族民众,此时正遭受北洋军阀势力、封建牧主、汉族大地商的多重压迫。广大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被北京政府分割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行政区域,西套蒙古处于宁夏护军使控制之下,而内蒙古东北部则分别受到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都督(后来改称督军等名称)的掌控。各处军阀依靠军事实力控制和争夺这片土地,和封建牧主、汉族地商一起剥削着这里的蒙汉民众。

 

新京报:中国共产党与蒙藏学校的联系是如何建立的?

 

张建军: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政府标榜五族共和。辛亥革命期间,俄国、英国试图策动蒙古、西藏独立,严峻的国际周边形势,要求新生的政权着力巩固边防。于是,蒙藏事务局决定将清朝理藩院下设的少数民族教育机构合并,改称蒙藏学堂,以使蒙藏青海人民共受同等教育,开通其智识,促进其文化,发挥其生产力。

 

1922年中共二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即以扶助实现蒙古等民族自决自治为重要方向。李大钊时常对蒙藏问题保持关注,思考蒙古民族的前途命运。早在1923年,李大钊即指出“应当在北京蒙藏学校发展党与团组织,培养民族干部”,并在自己组建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有意挑选了热河、绥远、察哈尔等地区的同学,组成“民族问题研究小组”,开展民族运动工作。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地委委派韩麟符进入北京蒙藏学校活动,和校内一些思想比较激进的蒙古族青年密切往来,从事秘密活动。正是韩麟符等人在该校团结和发展了一批进步学生。

 

新京报:中国共产党在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的活动主要在什么时期?

 

张建军:中国共产党在北京蒙藏学校的活动主要是1924年3月至1928年间,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国民革命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在该校发展党团力量。1925年9月,中共北方区委兼北京地委在蒙藏学校设立党支部,至此,该校120多名在校学生,大部分发展为党员、团员。此后,部分学生经由北方区委组织,或派往苏联学习,或派往外蒙古党务学校学习,或南下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学习,或奉命返回内蒙古从事革命工作。至1926年3月中旬,蒙藏学校的大批团员陆续转为中共党员,成为坚定的革命主义者,不惧奉系军阀的白色恐怖,坚持进行一些党小组的活动,成为当时北京地区中共组织活动的一个亮点。

 

新京报:蒙藏学校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发展和推进革命进程中有何重要性?

 

张建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即以推翻反动政权及其投靠的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直至消灭阶级剥削压迫为奋斗方向,与此同时帮助内蒙古、西藏等地实现民主自治。作为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内蒙古、西藏等地,自然需要培养相当数量的民族干部。

 

在共产党早期革命方针的引导下,蒙藏学校内新成立不久的团支部团员,很快完成向中国共产党员身份的转变。中国第一批少数民族共产党员自此走向全国和家乡,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国民革命失败之后,尽管有国民党政权的白色恐怖和日占北京时期的高压政策,中国共产党在蒙藏学校校内长期坚持地下斗争,培育和保持着革命火种,为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储备民族干部。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行海洋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一所学校 一片火种|百年蒙藏学校 传承红色基因

相关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重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时事
全文来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乡村
国务院:支持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重点企业上市融资
时事
教育部部长: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初中作业不超纲,高中作业不越界
教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时事
河北:加快建设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
时事
人社部:推进人事改革 研究打破身份学历等制约的政策
时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看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