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进京赶考”,在春天里再出发
新京报 记者 杜寒三 郑新洽 编辑 袁国礼
2023-03-27 07:49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北京的春天到了。

梅花的粉,树枝抽芽的绿,都糅进了春风里。清华大学南门600米外东南侧,矗立着百年历史的清华园车站。车站墙体和复原后的清华园车站里程碑呈灰色,在春色衬托下更显肃穆。

同样是在春天。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预言:“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1948年3月,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声中,毛泽东率队由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向华北进军。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又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

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1949年3月25日清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换乘汽车到颐和园休息,下午前往西苑机场阅兵。当晚毛泽东又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宴请结束后,毛泽东一行分乘多辆汽车,驶往中共中央新的驻地——香山。

2020年4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指出,以香山革命纪念地和香山革命纪念馆为重点,形成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2021年11月,北京市文物局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等主题片区的整体保护利用,推出一批经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023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4年后的今天,“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以清华园车站、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纪念地等革命旧址为沿线重点,举行开放仪式。

又是一个春天,“赶考”仍在路上,历史也依旧在诉说春天的故事。

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平路线图。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进京‘赶考’去”

“赶考”出发前18天,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会议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毛泽东指出:“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胜利的喜悦之下,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下一步的路如何走,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毛泽东在全会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早在1944年3月,农历甲申年,进入抗日战争后期,胜利的大势已趋明朗,郭沫若发表史论著作《甲申三百年祭》。三百年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王朝覆灭。但进京之后,李自成及其部下骄奢淫逸、纪律涣散,大顺政权在北京仅存40天就灭亡。

该文在《新华日报》连续刊载,毛泽东赞赏此文说,“全党同志对于我党的几次骄傲引发的错误,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为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同年11月,毛泽东又致函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正是在进京“赶考”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北平城前,毛泽东反复告诫中央直属机关警卫战士和干部,进城不是去享福,“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北京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建设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的第十天,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启程。到北平的路只走了两天两夜,却是中国共产党从农村包围城市走向城市领导全国的伟大转折,从领导革命走向领导建设的伟大转折。

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进京“赶考”当天,中共中央机关车队一路北上,经灵寿、行唐、曲阳,当晚夜宿唐县城东淑闾村。村民葛贵多回忆,在淑闾村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几乎没有睡觉。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伏在用门板支起的床上,点着一盏油灯,工作到天亮。

杨志新曾是中央警卫团战士,2004年他曾发表文章《随毛泽东进京赶考的日子》。他回忆说,当时担负警卫工作的战士并不十分理解毛泽东的话。在进驻香山后,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领会毛泽东关于“进京赶考”的指示精神。

战士们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有人认为“进了北平,全国胜利就在眼前,再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今后不论是拿枪的敌人,还是不拿枪的敌人,都不在话下。”还有的战士想回家,“革命胜利了,今后该回家种地了。”还有战士搞不懂,“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也进了北平,为什么还说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听说后,给他们出了一道讨论题:“我们是共产党进北京,还是李自成进北京呢?你们把这道题讨论好就可以了。”

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1949年北京枢纽示意图。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首个落脚点

1949年3月25日凌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从河北涿县换乘进京专列,于清晨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清华园车站成为“赶考”之路在北平的首个落脚点。

安全,是“赶考”前后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对转移人员应遵守的纪律提出了明确要求,甚至包括:入城后三个月内,暂时不得与亲友联系;工作人员用过的废纸、油印后的蜡纸、用过的复写纸一律烧毁;连墙缝、老鼠洞、厕所、猪圈等地点也要仔细检查,以防留下纸片信息。

根据叶剑英、李克农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央到平沿途交通警戒布置》,从涿州到清华园,共十二个站,六十余公里。每站派负责人员两名,一守电话,一盯铁道,并监督车辆通过。专列编排三辆列车,每列车八个车厢。第一列车载警卫部队、少数干部及保卫人员,在西直门车站下车,然后用卡车将他们直送香山。第二列车为主车,开至清华园车站,极少数欢迎人员在该站迎接。第三列车则开到前门外东车站,后乘汽车巡城一周,一面可以转移目标,一面请初到北平的高级干部视察了解北平的相关情况。

电报还解释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清华园车站下车的原因:虽然清华园车站很小,但适合警戒,比较安全,西直门车站则很复杂,且来往车辆过多。

刊发在《北京观察》上的《百年清华园车站》记载称,为便于京张铁路会车,提高运输效率,同时方便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而建立的清华学堂的师生,1910年设立清华园车站。这是京张线上的一个标准化三等站房,以中央拱门为中心,左右对称,坐西朝东,是典型的五开间三拱门形式,建筑面积290余平方米。

20世纪50年代,由于清华大学东扩,京张铁路东移800米并修建了新的清华园车站。1960年老站改为货运站,1980年货运业务终止,老站改为市场和铁路职工宿舍,因修建宿舍楼拆除站房北半部分。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侯兆年告诉新京报记者,清华园车站有着双重历史意义:京张铁路是首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干线铁路,清华园车站是保留不多的关于京张铁路的历史证据;1949年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抵达清华园车站,正式进入北平。侯兆年说:“清华园车站是党中央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接受新考验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一组老照片上,车站青灰色的墙砖斑驳,立着残缺的女儿墙的墙垛子。百姓私拉的几根电线后头,仍留着詹天佑的题字“清华园车站”,笔力苍劲。

2021年,车站被列为北京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下,海淀区按照“现状整修、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采用三开间现存文物修缮为主的设计方案,以民国建筑特色工艺进行修复。

据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郑昊然介绍,去年8月下旬前后,启动了车站内住户腾退工作,9月中旬进行了内部清理。在10月份设计方案得到批复后,开始施工及布展。

3月17日,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分为“步伐坚定的赶考之路:中共中央赴北平”和“坚持党的领导: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两个部分。通过涿县转车,体察民情;保定暂驻,谆谆教导;唐县夜宿,夙夜奉公等历史文献和资料照片,突出了进京“赶考”历史全貌,讲述了“赶考”细节。

香山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都斌告诉新京报记者,展览筹备期间,筹备小组奔赴20多家档案馆和纪念馆收集史料。最终展出20余张历史照片和20余件套文物史料。

在展览的第一部分,墙上写着棕红色大字“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而在第二部分,屋顶上挂着巨大的黄色党徽,墙上写有“‘赶考’永远在路上”。

都斌说,把“进京赶考”的这段历史研究好、阐释好、展示好,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历史的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筹备展览的过程,首先是对我们策展人的党性教育,我们得以有更大的热情把展览策划好,为首都各界群众呈现一场红色文化的盛宴。使革命文化润物细无声,以物证史,以史育人。”

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深夜共商国是

1949年3月25日清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从清华园车站换乘汽车到达颐和园休息。下午前往西苑机场阅兵。当晚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等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20人,共商国是。

益寿堂,是一处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三合院,坐落于万寿山东麓半山坡。主体建筑包括正殿“松春斋”、东西配殿、抄手游廊及垂花门。它半隐于凹凸山体背后,沿着曲径通过幽深花木,才得以窥见真容。从小院出来,拾级而上,不过数十步,即可到达视野开阔的观景建筑景福阁。

受邀参加晚宴的柳亚子在《自传·年谱·日记》中写道:“三月二十五日夜,毛主席派车来迓,赴颐和园饭局,共两席……共二十人。饭罢,冯夫人来,座谈至一时半,始乘车归,抵寓已二时许矣。”黄炎培在《黄炎培日记》中回忆,“餐毕,谈和战问题。毛表示,和谈是有利于大局的,但决不轻易渡江,亦决不停战。”

74年后的又一个春天,益寿堂前的小山坡上,盛开了梅花和迎春花,不知名的鸟儿报春鸣叫。暖阳斜照,枝条的影子映在古墙上。在正殿松春斋,东西两侧各摆放一张圆桌,桌上有驴打滚、豌豆黄等北京特色小吃,还原当年晚宴场景。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览”由古园新生、宴集群贤、肝胆相照三部分组成。分别展现了颐和园从最初兴建,到被英法联军焚毁,再到光绪时期重建,直到北平军管会正式接管颐和园的历史过程;抵达北平当晚,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并宴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的历史细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立人民政协的历史创造。

2015年益寿堂完成修缮,并设有专题展览。2021年被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入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022年,益寿堂又进行了展陈提升工作。

颐和园园林科技科科长赵晓燕,是布展策划的负责人之一。她告诉新京报记者,与此前的展览相比,此次展陈提升的一大变化是聚焦“进京赶考”与颐和园的相关性,不再讲述“赶考”全过程,清华园车站、益寿堂、香山形成三点一线,突出各自亮点。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颐和园益寿堂全年接待预约参观团体493个,服务散客、团体超过4.1万人次。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进京首日便叫来颐和园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柳林溪询问接管情况。毛泽东问:“有多少老工友?”柳林溪回答:“有三四十人”。毛泽东嘱咐道:“我们有在山沟打游击的经验,没有管理公园的经验,不要解雇他们,要向他们学习管理公园的经验。”他接着说,“我们不但要管好现有的公园,今后还要建造许多新公园。过去只有地主资本家有钱逛公园,以后要让工农老百姓都能逛公园,我们要搞得比国民党搞得更好,搞好公园也是为人民服务。”

2023年3月17日这天,颐和园一派热闹景象。各地游客戴着或红或黄的旅游帽,云集于此。这座皇家园林,如毛泽东所愿,普通人也可以进来游玩了。

继续把“考试”考好

1949年3月26日凌晨,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结束后,毛泽东一行分乘多辆汽车,驶往香山。这里地处北平西郊,山高偏僻,是中共中央迁入中南海之前的临时办公地点,对外称“劳动大学”。

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两个防空洞,这是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来之前,由第四野战军工兵部队挖的。战士们还在两个洞口分别刻上斗大的字:“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毛泽东到来后发现这一情况,立即让工作人员将这两句标语涂掉。

进驻香山当天,《人民日报》刊发报道《中共中央委员会、人民解放军总部昨日迁来北平》。三天后,作家白原写下:“几千年来,在这古老的北平,人民迎接了第一个欢乐的春天。”

进京“赶考”之路只走了两天,但又已经走了74年,并且还将继续走下去。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卫平在《全面从严治党:续写“进京赶考”的新答案》一文中说,“进京赶考”是一个过程性考试,它既不是一次性完成,也不是用一个答案就可以交卷的。

齐卫平说:“在同一个考场里做如何维系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同一道题,一代人交出的答案画上的只是分号,下一代人还要继续交出新的答案。”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重回进京“赶考”之路的起点西柏坡,他指出:“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也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立下的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重回西柏坡时,在展板前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历史记得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对话。

1945年6月,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将要返回重庆时,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历史也将记住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1日发表在《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北京的春天到了,清华园车站、颐和园益寿堂和香山附近,都盛开了花。

春花见证了历史,它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赶考”永远在路上,不休不止。

参考资料:《“赶考”命题的提出及赶考精神的内涵》《进京“赶考”前的告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百年清华园车站》《毛泽东进京“赶考”记》《全面从严治党:续写“进京赶考”的新答案》《“进京赶考”由此出发》

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赵琳

相关专题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丨“进京赶考”再出发

相关推荐
中轴线申遗成功入选,去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公布
北京
三部门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
时事
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新京号
西藏林芝桃花进京揽客,计划与平谷桃花、常德桃花“结对子”
时事
甲午年,京城里的江南士子们
文化
行稳致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北京
凝心聚力开新局——2025年全国两会巡礼
新京号
博物馆里讲古建、元宵节课程……2月,北京博物馆这些活动别错过
北京
关于文物工作,今年京津冀三地将重点推进哪些项目?
时事
开幕!数读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成绩单”
新京号
热门评论
王振友
7天前
大力水脚
7天前
“赶考”永远在路上~~
可诺轩
7天前
保定、唐县、涿县……当年的“进京赶考”之路值得每个后人去走走。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