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聂鹤亭将军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到其与共和国同龄的女儿聂秋莎回到故里,在近乎一个世纪的时空跨越里,凭着父亲对家乡会龙的描述,近日,聂秋莎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聂鹤亭将军故居,那个父亲心心念念着的地方,并留下了启迪后人的珍贵史料。
伫立在聂鹤亭将军铜像前
那威武高大的形象
勾起了聂秋莎对父亲波澜壮阔的一生的回忆
作为开国中将,聂鹤亭将军在早年就怀着一颗救国救亡之心,为了寻找革命的火种,他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国防事业,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聂秋莎说:“我父亲过去一些情况也听他说过,我感觉作为一名军人,他的一生都怀有着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他参加了很多战役,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提到这次回到故乡,聂秋莎说,这既是为了圆父亲生前没能回来看望乡亲们的夙愿,也是为了一桩与地方挖掘红色资源的真诚之约。
聂秋莎回到家乡看到父亲的故居
看了正在建设中的新纪念馆
应当地政府邀请
她带来和聂鹤亭将军有关的一些珍贵资料
想要为建设纪念馆
尽作为将军后代的最大努力
本只想着为故乡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做点贡献,没想到故乡人这么热情,乡亲父老们怀着崇敬之意,一同前来拜谒聂鹤亭将军,聂秋莎难掩内心感动。
看到故乡培育了辣椒、袜业等产业,到处是群众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聂秋莎说,这正是故乡人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最好见证。
不仅如此,通过蒙洼之行,聂秋莎还进一步加深了对阜南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的理解。
走一处问一处
聂秋莎每到一个地方
总是听得认真、问得仔细
作为聂秋莎的向导,会龙镇居民聂强义从聂秋莎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今昔对比的人和事,话语中折射着对国强民富的赞叹,对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信心。
聂强义说:“在这两天的行程中,我在聂秋莎女士身上看到了宝贵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这种精神也在激励着我们这代年轻人要奋发图强,传承革命精神,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虽然聂秋莎这次在故乡的行程只有短短两天,但故乡人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份把革命精神与王家坝精神融为一体的拼搏与干劲,让她把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化作了鼓励青年的语言。
聂秋莎说:“希望阜南的青年们能发扬两个精神,一是发扬共产党人应不断传承、弘扬的红色革命精神,二是发扬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形成的王家坝精神。我相信阜南的发展建设一定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承一言之重,鼓一方斗志。
前行的路依然需要
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会龙镇镇长刘勇说:“我们会牢记聂鹤亭将军遗志,把红色基因根植于血脉中,以聂鹤亭故居为载体,努力把它打造成阜南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聂鹤亭将军,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来源:阜南新闻网 梁言明 田耀宇 张海飞
本平台法律服务由安徽张怀华律师事务所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