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蔚小理财报销量、收入报双增,未来新势力如何破局增收不增利?
新京报 记者 白昊天 编辑 岳彩周
2023-03-24 19:31
近日,蔚来、小鹏、理想组成的造车新势力三剑客均已完成财报披露。总体来看,三家车企在2022年都陷入了收入增加、销量提升、亏损加剧的情况。

汽车分析师凌然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2022年新能源车企受到电池原材料价格飞涨、市场竞争加剧、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表现不佳。新势力车企体量较小,也较为容易受到冲击。

2023年,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国家政策也鼓励扩大消费,“蔚小理”们会迎来更好的“明天”吗?

至高亏损140亿元,蔚小理为何亏损扩大

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都在销量、营收上再次增长,但亏损也进一步拉大。
 
蔚小理销量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白昊天


具体来看,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分别在2022年取得了12.3万、12.1万、13.3万辆的销量成绩,同比增长34%、23%、47.2%。
 
从销量目标实现情况看,蔚小理分别完成81.67%、48.32%、66.6%。小鹏表现略差,蔚来较好,理想稳健增长。
 
蔚小理营收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白昊天

在营收方面,蔚小理分别为492.7亿、268.55亿、452.9亿元,虽然小鹏汽车与其他两家在销量上近似,但产品整体价格偏低,总营收方面也大幅低于其他两家。
 
目前,蔚来的单车均价为37.3万元,理想汽车单车均价为33.1万元,小鹏汽车单车均价则为20.6万元。
 
营收较低的小鹏,在毛利率方面又能否与其他两家一较高下呢?
 
蔚小理毛利率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白昊天

数据显示,蔚小理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10.44%、11.5%、19.41%。小鹏虽然高于蔚来,但低于理想。汽车分析师凌然指出,理想在成本控制方面一直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所以能在毛利率方面领先。但如果对比近三年的情况,三家新势力企业都有一定下滑。
 
其中,蔚来下滑情况最为严重,由2021年的18.88%下滑至10.44%。小鹏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理想下滑1.9个百分点。
 
在原材料成本迅速上涨的2022年,小鹏汽车在控制成本、提升毛利率方面似乎取得了更多的成绩。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表示,2023年,小鹏汽车将更好地通过机构化改革控制成本,提升财报表现。
 
蔚小理亏损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白昊天

市场上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是蔚小理糟糕的盈利表现。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的亏损分别为144.37亿、91.4亿、20.3亿元。

三者亏损均有所扩大。蔚来亏损同比增长259%、小鹏亏损同比增长88%,理想亏损则同比增长534%。理想的同比增长速度较高主要是由于2021年理想的亏损额较小
 
2021年,理想亏损仅为3.215亿元。凌然指出,2022年的电池原材料成本上升、缺芯加剧都导致理想的成本很难如过去一般控制住。
 
蔚小理研发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白昊天

在研发投入方面,蔚来达到108.4亿元,小鹏为52.15亿元、理想为67.8亿元。2021年,蔚来研发费用为45.92亿元,略高于小鹏的41.14亿元、理想的32.86亿元。
 
虽然小鹏以研发、自动驾驶等功能为标签,但目前来看其研发投入并未大幅增长。
 
亏损与大规模投入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常态,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曾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受制于“缺芯贵电”、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等情况,从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尚未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预计多数企业亏损周期将再度延长,持续亏损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核心难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提到,传统车企较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盈利,多数时间是以燃油车的盈利来支撑新能源车的大投入。
 
2023年经济企稳,市场信心恢复,蔚小理又有何规划?
 
虽然三家造车新势力在2022年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三家车企高管也没有丧失信心。
 
作为2022年表现较差的新势力企业,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坦言,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遇到了一些挑战和挫折。但他认为,较早发现这些问题是好的,小鹏汽车近几个月来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
 
小鹏G9 摄/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一月底前长城汽车总经理、营销老将王凤英加盟这家新势力,就展现出了风向标的转换。何小鹏在财报沟通会上表达了对王凤英的信任与满意,并直言,王凤英一周工作七天,非常有干劲。
 
除了高管波动,小鹏、蔚来、理想也纷纷进行了结构调整。
 
2022年10月,小鹏汽车开启全面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包括战略、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产销、OTA五大委员会,建立三个产品平台矩阵,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端到端地负责产品全业务闭环。
 
2022年12月理想汽车将管理模式从“垂直职能组织”升级为“矩阵型组织”,在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的基础上新增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并在管理流程上向集成化转变,以期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蔚来汽车 图/企业官网

2023年1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全员信中对多个部门提出了“增效”要求,2023年,企业将对低效组织、低效团队、低效流程、低效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并在2024年推出新的大众品牌。
 
在平台化上,小鹏汽车最为积极。何小鹏在财报会上直言,新的三大平台投资已基本完成。通过平台化,未来企业成本将有大幅下降。
 
小鹏汽车在G9上并未取得预期胜利后,在2023年会陆续推出改款P7(已发布)、小鹏G6和一款纯电MPV车型。自动驾驶方面,小鹏汽车将退出不依靠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这或许也与地图获取难度与更新难度有关,这些困难导致小鹏汽车此前规划的城市自动驾驶未达预期。
 
蔚来也将在今年交付5款NT2平台全新车型,并于2024年带来价格更亲民、下沉的品牌产品。
 
理想在2022年推出L7、L8、L9,并将于2023年带来纯电动车型。3月23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通过微博发布消息,未来理想纯电动汽车共计将有6款车型,首款车型将会是一款纯电MPV,被称为鲸鱼(航母),另外还有五个鲨鱼(舰船),或为轿车或SUV车型。
 
自由现金流还有多少,新势力继续“烧钱”还能烧多久?
 
财报数据显示,三家车企仍有数百亿元的现金储备。蔚小理分别有 455亿元、584.5亿元、382.5亿元,但在持续性亏损下,企业还有多少机会?
 
汽车分析师凌然表示,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下,车企纷纷重金投入,造车新势力短期还看不到盈利空间。
 
在布局充电、换电、渠道、自动驾驶等领域“烧钱”且短期看不到效果的同时,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也在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在此形势下,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挑战也会愈发严峻。
 
诸如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强强联合,埃安A轮融资估值近千亿元,百度、小米等更具资本实力的车企也在摩拳擦掌。
 
新势力是否还“新”,正在成为投资人思考的“新”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白昊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业绩不振,张裕出售法国白兰地公司“回血”
消费
“创二代”陈宏执掌克明食品一年多,公司成功扭亏但营收仍下滑
财经
极狐销量高速增长 享界站稳高端市场 北汽蓝谷迈入快速发展通道
企业资讯
《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全文发布
财经
拟收购味滋美押宝复合调味品,业绩承压的涪陵榨菜破局自救
消费
受累价格战,理想汽车身陷规模扩张与利润缩水的现实
汽车
十年研发投入超万亿,车BU、AI终端如何让华为营收重返八千亿
科技
海天味业业绩重回增长,面临国际化与“零添加”新规两大挑战
消费
利润大降 招商蛇口高溢价拿地是冒险还是远见?
房产
芜湖,吸引着他们,滋养着他们!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