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2月份“阜阳好人”揭晓!阜南2人上榜!
阜南发布
2023-03-22 20:18
进入阜南发布阅读更多内容

阜阳好人榜

 

学习身边好人|争做道德模范

 

经推荐、审核、投票、评议、公示等程序

 

2023年2月份“阜阳好人”

 

揭晓啦!

 

2022年12月份“阜阳好人”

 

揭晓啦!

 

文字

 

01

 

孝老爱亲类

 

 

陈素芹:

 

好媳妇23年尽心尽力,照顾双目失明的婆婆和患癌公公

 

陈素芹,1961年6月出生,界首市舒庄镇大顾村村民。2000年,66岁的婆婆双目失明,还患上了肺结核。医生反复告诫,肺结核具有传染性。陈素芹买来口罩、酒精等物品,做好防护,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患病后,婆婆的脾气开始变得古怪,陈素芹小心细致地照顾。23年来,她摸准了婆婆的脾气,只要婆婆一动弹,她就知道婆婆想干什么。2013年10月,84岁的公公又不幸患上食管癌,她在病床前一连照顾了40多天。公公出院后,她肩负起同时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直到2014年4月公公去世。陈素芹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和周围乡邻,儿媳和儿子对她十分孝顺,她也赢得了村民的点赞。

 

 

肖兴娥:

 

23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盲人婆婆

 

肖兴娥,1976年3月出生,太和县高庙镇刘平村吴桥自然村村民。在刘平村,肖兴娥与婆婆张氏的婆媳感情被传为佳话。1999年,与丈夫结婚前,肖兴娥就知道未来的婆婆双目失明,但她没有嫌弃,毅然过了门。结婚后,丈夫常年在外务工补贴家用,照顾家庭的重担就全落在肖兴娥的身上。2020年的夏天,婆婆起夜不小心摔倒,住院十几天,肖兴娥很自责。从那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肖兴娥就在婆婆的床前铺了一张床,日夜守在婆婆身边。23年来,悉心照顾公婆,无微不至守护全家老小、与丈夫同甘共苦,为家人乡邻树立榜样,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出不平凡的感人事迹,肖兴娥先后获评太和县“孝德之星 ”、 2022年12月“太和好人”。

 

 

钱超群:

 

乡村教师传承师德师风,照料偏瘫父亲18年

 

钱超群,1979年8月出生,颍泉区苏屯中心校大刘小学教师。2005年冬天,钱超群的父亲患上脑梗塞,留下后遗症,左侧身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自此,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由于学校教师不足,钱超群担任两个班级的数学和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天放学后,钱超群顾不上休息,开始为父亲洗衣做饭、洗脸洗脚……18年来,钱超群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始终让父亲干干净净。虽然照顾父亲很辛苦,但钱超群的教学工作一点也没落下。他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学习,钻研教材,所带的少先队大队两次获“颍泉区优秀少先大队”称号、获“阜阳市优秀少先大队”称号,他也获得颍泉区留守儿童先进教育工作者、颍泉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2021年5月,钱超群家庭被推选为2021年度安徽省“最美家庭”。

 

02

 

见义勇为类

 

 

张治可:

 

58岁的他,危急时刻连救3名落水者

 

张治可,1964年8月出生,阜南县龙王乡韩郢村村民。2023年2月4日16时许,韩郢村陈老庄村民驾驶电动三轮车,因转弯操作不当,车子坠入韩郢庄一个水深4米多的鱼塘中。车上还载着2名孩子,情况非常危急。就在此时,现场58岁的张治可,不假思索,立刻跳入河中救人。他在水中折返多次,终于将落水3人全部成功救上岸。因河水冰冷,连救3人后的张治可已经没有力气游上岸,幸亏附近村民及时赶来。“我把两个小孩救上岸后,已经很累了。但水中还有人没救出,我必须潜入水下救人......”谈及救人经历,张治可如是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救人,近30年来,张治可先后3次下水,挽救了6条生命。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安徽电视台、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潘仁杰:

 

深夜扑火救人,彰显军人担当

 

潘仁杰,2000年9月出生,太和县三塔镇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2177部队战士。2月6日凌晨1点30分左右,潘仁杰听到呼喊声,赶忙起身查看,发现离家不远处着了火。来不及思索,他立即报警,起身冲进火海扑救。看到火场有两位老人被困,潘仁杰临危不惧,他徒手扒开捆着老人的燃烧物,将两位老人救下,护送至安全区域。随后,消防员及时赶来,他也协助灭火,最终大火被扑灭,未造成严重事故。潘仁杰火海救人的英勇事迹被中国新闻在线、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一时间在广大群众中引起热议,得到网友纷纷点赞。2023年2月13日,他获评“太和好人”特别奖。获奖后,潘仁杰将奖金全部捐给此次火灾中的受灾家庭。

 

03

 

助人为乐类

 

 

徐永峰:

 

60后人民教师,热心公益20年

 

徐永峰,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颍上县新集镇中心学校教师,颍上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徐永峰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仅2022年4月至8月,他就在颍上县各中小学开展“预防溺水”公益讲座20余次,全县20多所学校的近4万名孩子受益。20多年来,他累计捐款5万余元,参加各类公益活动10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多小时。与此同时,他一边参加活动,一边收集信息,记录志愿者的最美瞬间,宣传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公益,参加公益活动,累计发稿300余篇。徐永峰连续多年被评为颍上县“优秀志愿者”。

 

 

姚洪玉:

 

七旬老人“爱心义剪”,义务服务3000余人次

 

姚洪玉,1952年10月出生,阜阳火车站铁路退休工人,阜阳市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在颍东区东方公园里,有一个特殊的小木屋,专门提供公益便民服务。从2019年年初,姚洪玉便坚守在这个小木屋,为周边环卫工人及中老年人义务理发,周一至周五从不间断。人多的时候,姚洪玉一次要接待20余人,虽然有时肩膀累得抬不起来,但看到大伙的笑容,他从来都是“来者不拒”。除了在小木屋义剪,他还多次参加颍东区文明办组织的“赶大集”“下乡助农”等活动,深入基层,为老人进行义剪。4年来,姚洪玉共为3000余人次义务理发。每年中高考期间,他还自费购置文具用品,免费给考生领取使用,并自费购置小广播协助做好考场秩序维护。多年来,姚洪玉的默默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陶乐山:

 

七旬老人40年如一日,义务为乡亲正骨推拿

 

陶乐山,1945年2月出生,临泉县张新镇陶李村陶大庄村村民。陶乐山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正骨推拿相关医术,十五六岁已经能独自处理一些简单的病情。几十年来,他一直勤耕不辍,经常翻看医书,学习相关知识,义务为乡亲正骨推拿,不慕名利。涡阳、蒙城等地患者慕名而来,他同样精心推拿治疗,分文不取。40多年来,经他治愈的患者已达上千人。当有人问陶乐山这么多年为乡邻正骨推拿,为啥不收钱,他微微一笑,娓娓道来,“我这门祖传手艺是俺爹传给我的,到我这已经传三四代了,都是无偿为乡邻服务,不收一分钱。”如今,陶乐山将正骨推拿手艺传给了孙子陶北京,希望他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继续为广大患者治愈病痛。

 

04

 

敬业奉献类

 

 

罗贤有:

 

危难之处显身手,“皖”美援沪的逆行者

 

罗贤有,1986年8月出生,阜南县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2022年3月底,上海发生疫情,罗贤有凭借多次“援外”核酸检测经验,主动报名支援上海,开始了逆行守“沪”的“皖”美抗疫。自4月初来到上海,罗贤有被安排到浦东新区周浦产业园之江医学检验所,负责样本检测。核酸检测实验室是一个负压舱,罗贤有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才能进入,入舱后他通常要连续工作8小时不吃不喝,为了节省防护服,他几乎不上厕所。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天。除了援“沪”,他还多次被上级党组织选派到阜南县疾控中心、颍上县卫健委等地援助核酸检测工作。2021年5月25日,他一天两次见义勇为,挽救了阜南县直幼儿园一名幼儿及下班回家路上行人两条垂危生命。

 

 

徐旭东:

 

接过种粮接力棒,牢记嘱托种好粮

 

徐旭东,1996年8月出生,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让徐淙祥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也接过接力棒,牢记嘱托,立志种好粮。2016年开始,徐旭东利用大学假期,跟随父亲和爷爷从事粮食科技种植,负责省种子管理总站在太和试点的夏大豆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三年一致性鉴定试验项目。2018年,徐旭东大学毕业后进入合作社参加工作。为了让科技示范田释放出更大能量,带动更多乡亲多种粮、种好粮,他积极主持参与开展绿色生态优质高产粮食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近年来,徐旭东参与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和探索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理想担当、吃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得到大家的认可。

 

来源:阜阳文明网

 

来源:阜南发布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