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为6岁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贸大学子要“帮小朋友一把”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2023-03-21 18:09
3月13日,小刚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为6岁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成为对外经贸大学首例、北京市第564例、全国第148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采集的过程就类似于血液透析,一边连接身体输出血液,中间会经过血细胞离心机,机器可以把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然后剩下的血液会重新输入体内。”3月20日晚,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一周后,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小刚(化名)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整个过程。

3月13日,小刚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为6岁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成为对外经贸大学首例、北京市第564例、全国第148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什么要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血液时有何感受?目前身体状况如何?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小刚。

始于第一次义务献血

谈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衷,小刚说得非常朴实,“患者还是个孩子,我希望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小朋友一把;希望他能够痊愈,以后好好学习,长大了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小刚告诉记者,自己和女友在2020年情人节共同参与了义务献血,“之前就知道干细胞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或者说血液病患者,然后在献血的时候就签了一份协议,同意留下干细胞样本。”

随后,在2020年7月25日,小刚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留血样进行HLA分型检测,志愿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救治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

“从那以后基本上每年都会献血,除了有时候因为作息血液指标不达标。”小刚和女友每年都会在情人节和七夕节去义务献血。他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捐献干细胞的人。

2022年6月13日,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小刚的HLA初配型与一位患者相合;7月,小刚接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电话。

“其实我没什么太多感受。但我也查了一些资料,查完就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跟义务献血差不多。”此前,小刚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小学时学的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这篇课文讲述了刚满18岁的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跟周围人科普“造血干细胞”

2023年1月20日,高分化验与患者相合,小刚开始休养身体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前期准备。

“我曾经听说过另一个叫法——‘骨髓移植’。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听起来比较唬人。这也是我的一些朋友不敢捐献的原因。其实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会取走你的骨髓,所以各位朋友不用担心。”配型成功后,每每被老师、同学问及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身体有没有影响,小刚都会耐心解释。

3月13日,小刚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了4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在此之前,连续4天,他每天都需要进行皮下动员剂注射,为采集造血干细胞做准备。

“注射期间是有一些不适应的,比如说腰酸背痛。但在采集完之后,这些不适的症状都会消失。”小刚告诉记者,因为采集时间比较长,身体不能动,所以会有些麻,“血液重新输回体内的时候,会有点儿凉。其他都没什么。”

面对不少人依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心存疑虑的情况,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已经完全回归正常生活的小刚表示,采集前,自己也曾查询造血干细胞相关的论文,没有人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身体受到损伤,“其实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有很多,主要储存在骨髓里,捐献只是提取一小部分而已。”

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医学部主任刘代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后1—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即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害健康或生长发育,却可能治愈恶性血液病和部分遗传性疾病等多种致死性疾病。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首都高校学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2022年4月11日,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向恒淼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北京分库第494例捐献者。2021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学生邵泽豪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一位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成为北京市第458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与白血病斗争的“单亲妈妈”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