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六问瑞信“暴雷”:因何爆发、损失多大、危机是否会蔓延……
新京报 编辑 陈莉
2023-03-20 13:26

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银集团(UBS)终于同意收购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本轮欧美银行风险导致的信心危机蔓延可能将得以遏制。瑞银同意收购瑞士信贷,进一步恶化的忧虑将改善,不过瑞银快速收购后对瑞信资产的处置过程仍将复杂。


瑞信因何“暴雷”?会带来多大损失?危机是否会继续蔓延?


1、瑞信因何“暴雷”


早在去年10月,瑞信濒临破产的消息就在社交媒体间流传,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巨亏导致企业运营陷入困境。此前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的破产,导致瑞信最终关闭了其持有的100亿美元供应链金融基金。而前Tiger Asia基金主管Bill Hwang对多只股票的高杠杆押注最终崩盘,也为瑞信带来了超50亿美元的损失。


其中,2022年2月的泄密事件更令瑞信的信任危机加剧,逾1.8万个被泄露的账户不经意间暴露:该行的客户包括保加利亚毒品走私团伙头目埃韦林·巴内夫及多名成员。随即,瑞信因涉嫌帮毒贩洗钱被检察机关起诉。经此一事,瑞信的企业信誉遭受重创。


从诱发瑞信风险事件的内因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瑞士信贷银行经营不善累积的巨额亏损迟迟未能有效填补,造成资产负债表的持续恶化和收缩,总资产从2007年的1.36万亿瑞士法郎收缩至2022年底的5314亿瑞士法郎,十余年间缩水六成以上;资产负债表已经失去基本的造血功能,2022年全年亏损额达到72.93亿瑞士法郎。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失序和财务内控违规诱发的信任危机,更是带来了资产价格与流动性的螺旋式负向反馈机制。2023年3月中旬,瑞信的股价缩水25%以上,信用违约互换费率连创新高,带动欧洲银行业的风险溢价整体提升,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增资则成为压倒瑞信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瑞士央行介入为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市场情绪才有所稳定。


2、会带来多大损失


FINMA在声明中称,非常规的政府支持措施将触发瑞信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约160亿瑞郎(173亿美元)名义价值被完全减记,即价值归零,从而增强该行的核心资本,但私人投资者将分担减记导致的部分损失。


这将是目前欧洲AT1市场最大一次价值减记事件。AT1债券在金融危机后被引入欧洲,用于在银行倒闭时承担损失,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某个水平,这类债券的持有人将面临永久性损失,或者债券被转换为股权。


此外,瑞士央行将向瑞银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同时政府为瑞银接管的资产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提供90亿瑞郎的担保。


3解决方案“唯一”


毫无疑问,上述两家银行的收购交易得到了瑞士政府、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瑞士金融监管机构(FINMA)表示,在FINMA、瑞士联邦和瑞士央行合作下,瑞银将全面收购瑞信。


FINMA已经批准瑞银与瑞士信贷合并,认为瑞银收购瑞信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瑞士信贷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风险,这不是典型的“大到不能倒”的情况,而是一场信心危机。


瑞士央行行长Thomas Jordan在上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瑞信是一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瑞士财政部长Karin Keller-Sutter称,这是唯一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稳定瑞士和国际金融市场所必需的。瑞信已经无法独立生存了。


4、谁是“接盘者


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银集团(UBS)终于同意收购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本轮欧美银行风险导致的信心危机蔓延可能将得以遏制。瑞银同意收购瑞士信贷,进一步恶化的忧虑将改善,不过瑞银快速收购后对瑞信资产的处置过程仍将复杂。


瑞银集团在3月19日的一份声明中称,根据全股票交易条款,瑞信股东将可以用22.48股瑞信股票换1股瑞银股票,相当于每股0.76瑞郎,总对价为30亿瑞郎,该交易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完成,到2027年,每年将节省约70亿美元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收购计划达成的时间相当的短暂,甚至被市场认为是在瑞士政府的撮合下强行合并的。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为解决瑞信危机,瑞士政府建议瑞信考虑收购瑞银,两家集团据悉均反对该选项。瑞银更希望侧重于其自身独立的财富管理战略,不愿意承担与瑞信相关的风险。而瑞信在获得瑞士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后,希望争取更多时间来实施转型计划。


随后有消息称瑞银集团计划出价约10亿美元收购瑞信,但瑞信称将拒绝这一报价。但从实际公布的收购价格来看,30亿瑞郎的价格仅相当于瑞信上周五收盘74亿瑞郎市值的4折左右。行情数据显示,瑞士信贷市值自2007年达到顶峰以来已经缩水98%。


瑞银董事长Colm Kelleher表示,因为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尽职调查,而瑞信账面上有难以估值的资产,瑞银计划将这些资产逐步缩减。如果这导致亏损,瑞银将承担前50亿法郎,联邦政府将承担后90亿法郎,因此政府的损失担保是必要的。


另外,Kelleher还将考虑收缩瑞信近年来持续亏损的投资银行业务,保留瑞信旗下表现较好的瑞士全能银行(Swiss Universal Bank)。


5、市场作何反应


这笔交易将创建一个拥有5万亿美元投资资产的全球财富管理公司。不过,2022年以来包括股市、债市、大宗商品、黄金在内的全球各类资产价格均出现较明显的波动。近期欧美银行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发展演化,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发生调整和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财富管理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3月18日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表示,近期,美欧个别少数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因影响。


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


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短期内能否明显回落还存在不确定性,继续保持较高利率水平也可能对银行业等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都增大了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两难”甚至“多难”。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对这些重要宏观变量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增多,未来全球财富管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大。


美国股指期货周一开盘给出了积极的反应。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 Jerry Chen对贝壳财经表示,显然金融体系稳定性和流动性比合并后带来的衍生问题(裁员、垄断、监管)更为迫切。


在美国,美联储在过去一周释放了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存款一度在银行间上演“大迁徙”。不论是美国的头部大行还是以第一共和银行(一周跌72%)为代表的地区性银行的股价在周五延续下行。有媒体报道称,拜登政府和巴菲特在周末取得接触,后者曾在2008年和2011年向危机中的高盛和美国银行注资。


6、危机是否会继续蔓延?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邱亦霖对贝壳财经表示,最近欧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货币政策节奏调整以及激进加息已经影响了欧美银行业整体资产负债机构,增加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确定,目前市场对欧美银行普遍缺乏信心,这一方面会影响中资企业的海外筹资投资活动,但也有利于增加内地资产的吸引力,吸引外资。


中金策略团队认为,尚存在较大的变数。因为隐藏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这也是类似蔓延风险有多大以及是否会导致更大危机等问题很难精准预判和回答的原因。目前很少有人能完全说清楚背后潜在可能的传染风险,尤其是期限错配、资产嵌套和风险敞口等都无从得知,只有当暴露出后才能知道。此外,一些传染的风险恰恰是市场波动本身所造成的,可能已经不是问题的本身。


“正因如此,政策的及时且对症下药的应对以稳定市场情绪最为关键,否则可能会因为市场波动本身诱发更大问题。”中金策略团队称。


兴业银行理财中心发表观点称,瑞士信贷是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是全球第五大财团,其“暴雷”的影响远大于此前的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流动性风险可能迅速传染至其他金融机构,预计瑞士央行会继续采取行动稳定市场。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近期接连的黑天鹅事件会放缓欧美加息节奏。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美联储加息已经进入尾声,尽管没有给出明确路径,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不会降息。不过赵庆明认为,放缓加息对于当前情况的缓解效果有限,当下储户、投资者还是需要中央政府或者是财政部以及央行出来安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王雨晨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

相关推荐
2024,走入世界“不确定”的深处
文化
回首2023,世界经历了什么?
国际
新闻8点见丨危机会蔓延吗?谁是“接盘者”?六问瑞信“爆雷”
时事
负面缠身一朝爆雷 瑞信危机48小时
财经
外交部发布《2022年美国民主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监狱风云”只是调侃 “毒后无期”才是正片
娱乐
外交部发布两份文件 揭露美国损害全球环境事实
时事
关于推荐10件作品参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公示
时事
美国正造就一个可能无法战胜的敌人
时事
关于极寒天气、全球变暖,有多少认知可能是误区?
文化
热门评论
LLLL53
7天前
今天金价飙升,感觉自己又赚了! ​
儿儿
7天前
瑞信暴雷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点将其引爆而已。
喃喃呐呐
7天前
最近欧美银行各种事件不断哦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