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两会,促消费、扩内需再度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将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
2023年是复苏之年,多地开足马力全力拼经济,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哪些领域成为恢复重点?贝壳财经记者透过数据发现复苏之年消费启示,哪些城市消费力最强?哪些行业促消费力度最大?
1. 13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增长
去年江西最“能花钱”“敢花钱”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0年之前最终消费贡献率超50%。2018年,全国GDP增长6.7%,其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202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3%,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
2022年我国经济动力引擎发生明显变化,投资强势发力,消费呈乏力态势。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至32.8%,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3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下滑,这也是经济增速有所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细看各省份情况,13个省份消费实现增长,江西增速领跑全国。2022年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3%。
江西为何这么“能花钱”“敢花钱”?
去年江西经济整体发展较为平稳,增速达到4.7%,全国第一。线下消费渠道基本畅通,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2个百分点。此外,其前瞻性布局电商产业,在2022年基本实现全面“上线”触网。2022年,江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5%,增速全国第一,拉动市场销量增长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第一、二经济强省的追逐也延续至消费领域,粤、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4万亿元。自2019年起,粤、苏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上的差距连续三年缩小,到2022年,江苏增速不及广东,两者再次拉开差距。
2022年广东、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情况基本一致,但为何广东恢复速度快于江苏?2022年4月中旬出台的“苏政二十二条”,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发放餐饮消费券并制定绿色节能家电补贴政策。而4月末出台的《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不仅提出推动家电消费、发放餐饮消费券,还针对汽车、零售、文旅、住宿等多个领域消费进行补贴。
在更大覆盖范围的消费政策影响下,广东消费活力更快恢复。2022年6月,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由负转正,达0.9%。同年5月底,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江苏则于6月下旬进一步出台了释放消费潜力的二十三条政策。
2.收入增速放缓
2022年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
如何让消费尽快“回血”?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在接受贝壳财经采访时表示,促进消费的核心是要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以及对收入预期的判断影响着消费意愿,近年来我国收入增速逐渐放缓。贝壳财经记者梳理近十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变化,发现2016年和2021年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有所上升。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支出增速仅下降0.1个百分点。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收入,人们更倾向于减少支出,2017年收入增速回升,但是消费增速降幅从上年的0.1个百分点扩大至1.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大涨,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2.6%。而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持续,居民收入增幅回落,消费支出减少。
如何增加居民收入?许宏才提出三条路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依靠劳动创造收入;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社会消费潜能。
工资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4.9%,达20590元,占平均可支配收入的55.8%。此外,多地以投资促发展,加大政府投资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力度,同时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加大,吸纳农民工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6.2%。
3. 去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26.26万亿元
2月以来已有9地发放各类消费券
收入增速放缓之下,居民储蓄意愿增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增长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022年第四季度,倾向消费的居民占比达22.8%,而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相比第一季度增长7.1个百分点。
随着消费场景逐渐恢复,居民消费潜力显现出来。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6.8%。
如何将储蓄意愿转化为消费意愿,成为今年提振消费讨论的热点。长江证券表示,当前收入预期处于较低水平,储蓄率水平较高,本轮或更应关注各类消费政策对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意愿的刺激。
2月以来,多地再次掀起消费券“浪潮”,以“乘数效应”撬动增长。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月以来已有9地发放各类消费券,其中发放家电消费券和汽车消费券的城市最多。北京发放“京彩·绿色”消费券,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绿色智能商品,浙江杭州发放汽车消费补贴。北京对于参与“北京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最高可获200万。
消费券对刺激消费作用如何?从去年数据来看,消费券短期拉动效果显著,2022年6月至9月,山东威海四类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18.23亿元,资金撬动比达1:25.74。据长江证券统计,多数消费券核销率在70%-100%之间,消费券对当地消费数据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7-10倍的水平。
相比于去年的全方面扶持,2023年消费刺激政策会聚焦于重点行业。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目前,已有超30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东莞、扬州等多个城市取消住房限购政策。
4.从电商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
释放消费活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月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扩大就是着眼长远,在恢复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
丰富并延伸消费场景,成为多地今年消费扩容的重点。山东实施电商“三个十”计划,深圳出台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十九条政策。近五年,电商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商务部数据统计,2022年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超1.2亿场,累计观看超1.1万亿人次;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
2022年网络零售发力稳住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上升。2022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1.96万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从2018年的18.4%增至27.2%。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零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212.7%。
但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商品“上线”触网只是第一步,要释放消费潜在活力还得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过去三年,“宅”经济等消费模式兴起,激发人们配送到家服务,即时零售市场高位发展。2018年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下商务+互联网)市场,到店业务规模大于到家业务。而到了2021年,到家业务市场规模从7110亿元增至2.09万亿元,到店业务规模为1.23万亿元。据商务部《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未来即时零售渗透的行业和品类将持续扩大,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为了深入居民生活,从而激发更大消费潜力,目前,商务部已在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今年商务部将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广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