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族小伙海尼扎提·托呼提走上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海尼扎提是一网红视频剧组创始人,他希望在新疆建设新媒体产业基地,让新疆各民族更多的人学会拍摄短视频,讲述新疆故事。
海尼扎提·托呼提是视频剧组“石榴熟了”的创始人,近年来,该剧组网络短剧在网上走红。海尼扎提从孩童时期就与视频拍摄结缘,十二三岁起,他喜欢用DV在院子里拍小孩子的趣事,然后在院子里放映,各民族的大人小孩都会一起围过来观看,笑个不停。这样的经历让他想要用视频记录身边的一切,如新疆的美食、风景,讲述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中国新疆故事。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海尼扎提·托呼提接受媒体采访。图/新华社
“新时代的新媒体给了年轻人发展的机会,我通过多年努力创作的视频,逗笑了新疆人,也带着我们的幽默飞出了新疆,逗笑了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粉丝,很多粉丝留言,我好喜欢新疆,我好想去新疆。”海尼扎提说。
海尼扎提的视频创作理念发生过改变。六七年前,他去一家专门招收听力障碍学生的专职院校做慰问演出,想用搞笑视频逗孩子们开心,但孩子太小,看不懂字幕,也听不清声音,表现得很落寞。自责的海尼扎提回家后开始思考,有没有全新的创作模式能够抛弃文字、声音、音乐,直接用画面给听力障碍的孩子们带来快乐。后来,他带去了默剧,孩子们笑得东倒西歪,这一幕让海尼扎提流下了眼泪。之后,他开始更多地参与公益视频制作,走进养老院、消防队、禁毒队,了解不同人群的需要,为他们创作视频。
在委员通道上,海尼扎提最后为家乡“打广告”:“春天已经来了,希望大家来新疆旅游,交一个新疆朋友,跳一段新疆舞,跟着我们用视频记录新疆美好的一切,一起讲述中国新疆故事。”
■ 对话:
看升国旗是一种情结
新京报:这是你第一次参加两会,有什么关注的议题吗?
海尼扎提·托呼提:第一次参会,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学习为主,学会怎么做好政协委员,怎么履职尽责,开大会和小组会议时我会认真听其他委员的发言,做好记录。在议题方面,我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更关注一些。
新京报:你今年打算提交的建议是什么?
海尼扎提·托呼提: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我希望在新疆建立新媒体产业基地,更好地讲好新疆故事。我们以前孵化的是单个的网红,数量比较少,今后想帮助更多人孵化,我们有一个“千鸟计划”,想让一千个在新疆生活的各民族同胞掌握短视频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收入,讲好新疆故事。
新京报:你们的观众最喜欢的题材是什么?
海尼扎提·托呼提:观众们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他们对新疆很好奇,喜欢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新京报:你觉得近年来新疆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海尼扎提·托呼提:变化很大,交流、交融、交往更多了。我生活在乌鲁木齐,很少去南疆,最近去南疆拍摄取景,发现他们发展得更好了,有很多援疆省份在,大家生活不错,相处融洽。去喀什时,我感觉城市高楼大厦多了,变得更加现代化,古城保护得很好,旅游的人也很多,最近几年,来新疆旅游的人有了井喷式的增长。
新京报:去年,我们邀请新疆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来北京看了升旗,这是他的人生梦想。你身边这样的人多吗?
海尼扎提·托呼提:很多,我自己就是。2018年我来北京学习了一年,记得很清楚,“七一”那天,我和几个朋友约着一起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听说看升旗的人太多,我们怕看不上,前一天晚上就坐在长安街的马路牙子上,一边聊天一边等天亮。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七八岁的时候,我爸就带我来天安门看升旗;我家院子里有国旗,从小,我爸每天早上七点半都会叫我们几个参加升旗仪式,这是一种情结。新疆一般十点半上班,大部分新疆人九点起床,但我的生物钟一直是七点半起,已经改不掉了。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