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有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一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换届。新选举产生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此次会议开启五年任期,这些新代表将在“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国家领导人。
从选举新一届人大代表到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一次会议”召开前和会期内,各项选举是如何依法完成的?本届政府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将与以往的报告有何不同?此外,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将以哪些方式亮相?
这些值得关注的话题也让即将开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关键词1:换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建议的大会议程,最后一项是“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换届,是“一次会议”的重要主题。
与其他历次会议不一样的第一个动作,是在“一次会议”召开前,要选举产生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也就是说,在“一次会议”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身也要换届。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在我国,人大代表有两种选举产生的方式。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依据上述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由省一级人代会、解放军、特别行政区等选举产生。
如今年1月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就选举产生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团的代表。北京市这次人代会的会议文件中,公布了马一德等53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文件中还有一句话——“以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资格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确认”。
如何审查和确认在各省份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
通常,在“一次会议”召开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要专门听取关于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经表决通过后公布代表名单。
今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就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确认2977名代表的代表资格有效。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公告,公布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
为什么是2977名代表,他们的构成有哪些特点?实际上,代表的名额也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三千人。法律还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来看看新当选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确认资格有效的这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
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归侨代表42名;连任代表797名,占代表总数26.77%;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26.54%,与上届相比提高1.64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16.69%,提高了0.99个百分点,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代表总数21.3%,提高了0.73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32.55%,降低了1.38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看,妇女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均较上一届占比提高,而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则占比降低。
新华社在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新闻稿中这样说:“各界普遍认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圆满顺利进行,实现了预期目标,为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职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2:选举
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换届,为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职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由这些代表组成的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则将在“一次会议”上完成各项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组成人员。
选举产生国家机构是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法定职权。新一届国家机构和组成人员具体是如何选举产生的呢?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决定将这个建议名单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
“一次会议”也正是在党中央提出的这份名单上进行选举和表决的。
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过程为例,经大会预备会议选举产生大会主席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主席团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随后,主席团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推选了10人为常务主席,常务主席负责召集主席团会议。“一次会议”,就是由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主席团会议来依法推进各项选举工作的。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上,陈希受中央委托,到会就中共中央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的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名单作了说明。
在这次主席团会议上,陈希谈到,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是中共中央根据工作和班子结构需要以及个别谈话调研听取意见、组织掌握的情况,经过反复比选、统筹考虑,反复酝酿、多次沟通,充分听取意见,兼顾方方面面,统筹提出的。陈希还介绍了提出推荐名单的过程中,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等工作。
这次主席团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人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选作为主席团提名,提交各代表团酝酿协商。
此后的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又听取了有关人选酝酿协商情况的汇报,在主席团第六次会议上,将这些人选作为正式候选人,提请大会全体会议选举。
“一次会议”召开全体会议,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2018年3月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根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进行等额选举。次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经过投票表决,决定了国务院总理人选。
除了上述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外,人大专门委员会如何设立,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草案,也是由主席团决定并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的。
关键词3:报告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此次大会的议程包括审议、审查多个报告,其中涉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每一年召开的人代会的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都要作政府工作报告,而换届之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也是本届政府最后一次报告。
对比“一次会议”和其他历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结构,也能看到“一次会议”的不同。
去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2021年工作回顾、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和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李克强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并主要对新一年政府工作提出明确任务。在去年人代会上所作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共提出了九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拓展和实施举措的明确。
而“一次会议”的报告结构有什么不一样呢?
2013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由于是政府履职结束,温家宝回顾了过去五年工作,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今年政府工作的有关内容。他在报告中说,“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对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特点的知情人士介绍,这是因为本届政府履职结束了,后续的工作将由新一届政府接续完成,因此,不再以“工作任务”的形式,而以“建议”的形式来谈当年的工作。
关键词4:亮相
除了上述内容,“一次会议”吸引人目光的还包括一些新面孔的亮相,或者是我们所熟悉的领导同志以新的身份亮相。
在“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将进行宪法宣誓。2018年,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就进行了宪法宣誓。当天的全体会议上,新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新当选的国家副主席也分别进行宪法宣誓,新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进行了集体宣誓。
次日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根据国家主席提名经投票表决决定李克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后,李克强也进行了宪法宣誓。当天表决的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也都进行了宪法宣誓。
还有大家熟悉的国务院总理会见中外记者,“一次会议”产生新一届政府后,总理、副总理一般都会一起出现在这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这也与其他历次会议后只有总理会见记者有所不同。
除了总理会见中外记者的活动,在“一次会议”召开前后和召开期间的一些新闻发布活动上,也能看到新的“亮相”。
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发布的消息,预计在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将邀请外交部部长秦刚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秦刚作为新任外交部部长,首次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亮相”。
而今天(3月4日)中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人也将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一任大会发言人,也将“亮相”。
新京报首席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