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全国爱耳日丨听力问题会致老年痴呆 频繁掏耳朵、错误擤鼻涕伤耳
新京报 记者 刘旭 编辑 岳清秀
2023-03-03 16:21
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听力至关重要,不好的生活习惯会损伤耳和听力健康。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在新京报最新一期《健谈》直播中,北京同仁医院WHO防聋办公室主任黄丽辉为大家讲解了损伤听力的因素以及如何爱耳、护耳。

六成老年痴呆由听力问题导致
 
“不同年龄,听力受损所导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黄丽辉指出,如刚出生的孩子如果存在听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语言的发展,甚至导致不会说话;儿童时期持续一段时间听力下降,没及时发现或治疗,超过一年或两年,孩子的音调也会慢慢改变。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指出,65岁以上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出现老年性听力损伤。老年痴呆中约有60%是由听力问题导致的。
 
打呼噜也可能会引起听力问题。“一方面,呼噜是一种噪声,会刺激耳蜗毛细胞造成听力损伤;另一方面,打呼噜会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无形中会损伤血管。”黄丽辉表示。
 
经常处于噪音环境会损伤听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就会出现听力下降、听不清的情况,一方面是一种自然衰老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和平时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每个人都会衰老,出现听力问题的年龄、程度都是因人而异的。”黄丽辉介绍,平时经常喜欢长时间戴耳机,耳蜗毛细胞容易受损,听力退化可能就会快一些,甚至戴着播放音乐的耳机睡觉,对耳朵的伤害更大。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也容易造成听力的衰退,像经常去广场上伴随着大喇叭播放的音乐跳广场舞、跳操,长期在噪声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没有控制好,也会引起血管病变,导致听力损伤。
 
如有耳聋家族史需做基因筛查
 
孕妇在孕期发生感染、孩子出生时窒息、缺氧等情况,都可能会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听力问题。保护听力要从小做起,包括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保持良好心情、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噪声刺激、保证睡眠质量等。
 
黄丽辉表示,遗传性耳聋占到感音神经性耳聋的60%,如果有耳聋家族史,在孕早期或孕前就要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儿童时期注意预防感染,如果感染中耳炎、脑膜炎、腮腺炎等疾病,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听力,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医院做听力检查和随访。儿童用药也很关键,儿童相较于成年人免疫力弱,一定要避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频繁掏耳朵会造成外耳道炎症
 
黄丽辉介绍,外耳道皮肤上的纤毛有阻挡灰尘、保护耳道的作用,经常掏耳朵会损伤这些纤毛以及外耳道的皮肤,造成外耳道的炎症。如果小孩子的耳道口有一些小耵聍片,可以在孩子头部固定好的前提下,用棉签轻轻掏出。如果成年人感觉耳朵痒,可以用棉签蘸一点生理盐水或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在耳朵里轻轻转几下。如果耵聍很多,一定要到医院让耳鼻喉科的专业人士操作。
 
不正确的姿势擤鼻涕也会造成听力损伤。黄丽辉介绍,一只手同时捏住两个鼻孔,用力擤鼻涕时,会使鼻腔后面的分泌物从鼻腔逆流到中耳,引起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是按压一侧鼻孔,擤另一侧的鼻涕。
 
“三高”人群建议每年听力体检
 
使用耳机建议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的音量不要超过60%,连续佩戴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有基础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尽可能每年做一次听力体检。此外,老年人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听力问题,不要认为年纪大了听不清是正常的,出现听力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如佩戴助听器,就像佩戴老花镜一样。长时间听力不佳、听不清会引起认知障碍,甚至可能会发展为老年痴呆。
 
黄丽辉还建议,对于听力不好的患者,家人沟通时要有耐心,说话时可以将语速放慢一些,让对方听清楚每一个字,或者在光亮一点的地方,让对方可以看清楚说话人的表情,这样他理解起来也会容易,沟通也会变得顺畅。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旭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全国爱耳日|守护听力 养成健康用耳习惯
新京号
今日辟谣(2025年3月3日)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